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煙花易冷香港盛事經濟宜接地

文/王妮娜

聽聞媒體放風本周三將公布的政府財政預算案會催谷盛事經濟,包括擬月月放煙花以吸引內地旅客前來觀賞。自從通關後,每逢節日維港放煙花的確吸引了大批遊客將關口擠得水泄不通,對本港餐飲零售業起到了不俗的拉動作用。但煙花易冷,物以稀才貴。來香港的旅客到底是煙花的忠粉還是香港文化的忠粉?如果僅僅是煙花的忠粉倒好說,放就是了。但來香港的旅客大部分是被香港獨特的文化吸引,盛事和煙花更大程度上僅是催化劑,各行各業要恢復疫情前的增長水平,恐怕還得接地氣,回歸香港自開埠以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底蘊是香港經濟的看家寶,切不可在人云亦云中隨波逐流,以致那些吸引遊客的香港魅力像煙花一樣轉瞬即逝。香港作為中西文化的交匯中心,是內地遊客於中國領土上近距離接觸西方文明的瞭望塔。不少來香港旅行的內地遊客,對於香港藝術展覽的興趣大都源於這裏頻頻展出的西方藝術和創作理念。他們來香港大概率不是衝着青島啤酒節、西安兵馬俑展而來,香港藝術館的策展,比如提香與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更可能吸引他們為此在尖沙咀住一晚。同時對於其他國家的遊客而言,香港是一扇呈現原汁原味中國文化的窗口,無論是故宮博物館、傳統的中式餐飲、廟宇建築,還是積聚在中環和上環一帶的傳統街道、店舖,都生動地向西方以及非洲、亞洲其他區域的遊客介紹中國文化穿越一個世紀的本色。這些都是香港的天生麗質,需悉心呵護才好,千萬不可因為追逐一時的風頭,不小心傷了根基。

放煙花受到追捧有特殊的時間背景。由於此前疫情管制和內地城市對煙花燃放的限制,近一年來煙花在內地各個區域都很受歡迎。假以時間煙花的魅力會回歸其本源,在中國傳統文化裏,放煙花是為着驅邪避邪、迎新送福。放多了大家就不稀罕了。反而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需要政府仔細斟酌。香港歷來重視環境保護,空氣清新、環保理念先進、城市宜居是近年來吸引大量高才、優才和專才前往香港定居的原因之一。以筆者為例,7年前從北京遷往香港就是衝着空氣質量來的。

在香港生活的這些年,處處能體驗到特區政府各個部門平衡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所做出的的努力。前不久在上環般咸道看到一顆古老的石牆樹,路政署為了保護樹木,同時平衡道路安全,利用人行道放置大型混凝土塊,安裝拉攬固定石牆樹,相應就收窄了行車線。在寸土寸金的中環路段,所有的車和行人為一棵樹的生存永久讓道,這種人樹共融的環保理念對於香港城市文化和形象是最好的詮釋。這樣的香港,就是那個璀璨煙花背後,歷久彌新、吸引全球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一睹其真容的香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煙花易冷香港盛事經濟宜接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