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專訪|政府豪擲30億!專家解析本地AI產業應如何釋放巨大潛力

【點新聞報道】「隨着全球科技浪潮的不斷推進,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新一輪產業革新的重要驅動力。」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特別強調人工智能在推動本地產業發展創新的關鍵作用。為了加速這一領域的進步,政府決定撥款30億港元推行一項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這一計劃旨在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和企業等充分利用算力資源,推動科研突破,引領香港在人工智能領域邁向新的高度。

在此背景下,點新聞特別邀請到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學者——姚新教授,就特區政府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如何推動香港本地大學的研發工作,以及高校應如何培養更多具備人工智能技能的人才等議題進行了探討。

人工智能研究需強大算力

姚新是香港嶺南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創新)和唐天燊機器學習講座教授。此前曾在英國伯明罕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國防學院等知名學府任教,2013年他獲得了IEEE計算智慧學會演化計算先驅獎,成為了該獎項的首位華人獲獎者。此外,他在2014年至2015年擔任任IEEE計算智能學會主席,並自2021年起每年入選史丹福大學全球首2%頂尖科學家。

此次特區政府撥款30億港元支持人工智能發展,對此姚新表示,特區政府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特別是支持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建設,對香港本地大學的研發工作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他指出,當前以大模型為主的人工智能研究非常依賴於強大的算力,而超算中心提供的強大算力正是研究所需。

構建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人工智能技術現今仍在快速發展,被問及本地高校應該如何培養更多具備人工智能技能的人才,姚新認為,高校應構建一個多層次的培訓體系。他詳細闡述了從基礎素質教育到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四個層次,並強調高校在每個層次中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他指出,第一個層次,首先是要提高大眾對人工智能的基本認識和素養,人工智能技能對大眾來說有一個人工智能素質教育的問題,就像人文素質一樣。

第二個層次,高校需要着重培養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能力,讓學生掌握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實際場景中。「人工智能實際上是使能技術(enabling technology),它可以用在很多領域裏面,那怎麼把這個人工智能的技術用得好就需要有人工智能的技能,這些的技能需要大學培養。」

第三個層次,則是需要關注人工智能技術的本身發展進行前沿研究,因為技術本身也在進步;第四個層次則是人工智能的基礎研究工作,高校需要多些考慮這方面的研究。

技術與產業互動密不可分

對於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姚新認為高校與高新技術產業的互動至關重要。他表示,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科學等專業與技術的發展、產業的互動密不可分,高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與企業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因為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科學這些專業有個特點,就是跟技術的發展、跟產業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不能自己閉門造車。」

在談到香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競爭力時,姚新認為香港在基礎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擁有國際一流的科研人才和開放的國際化環境。然而,在應用和產業互動方面,香港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他提到,內地企業商湯科技的創始人曾在香港發展,但他當時選擇了在內地成立公司。

姚新指出,香港擁有國際一流的做基礎研究的人才,同時本身是一個極其開放的國際化城市,這對做基礎研究以及吸引人才來說是個很大的優勢。他認為香港應該藉助自身優勢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因為如果沒有高新技術產業和大學互動的話,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科學領域則難以發展得好、發展得快。」

立足灣區放眼全球

對於這次預算案中發展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內容,姚新表示:「研究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兩條腿,政府在考慮如何加大政府資助研究的力度的時候,亦可以同時考慮如何加大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這樣最終達到效果會更好一點。」

談及香港在未來的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中的定位和發展建議,姚新提出了三點看法:立足大灣區、放眼全世界、密切產業互動。他認為香港應該充分利用其國際化程度高和與產業界緊密合作的優勢,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發展。

(點新聞記者章芸菲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專訪|政府豪擲30億!專家解析本地AI產業應如何釋放巨大潛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