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文藝盛事浪接浪 香港為文化復興搭「戲台」

巴塞爾藝術展每年都吸引全球頂尖藝廊、頂級藝術家以及大量藝術愛好者們匯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供圖)

文化作為一種生產力,在當前不僅成為拉動旅遊與經濟增長的一種重要方式,對於提升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也具有重要作用。3月24日,「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2024」將為2024年香港藝術周揭開序幕,緊接而來的巴塞爾藝術展和Art Central,每年都吸引全球頂尖藝廊、頂級藝術家以及大量藝術愛好者們匯集香港。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文化藝術活動,再度展示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的窗口,為全球文化藝術搭建展示與交流的平台之所長。

2023年,面對全球經濟低迷現狀,中國逆勢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和全球並列第一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日前在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指,香港應該搶抓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復興的機遇,鞏固和提升傳統優勢,搭建好演藝展示平台、國際交流平台等幾大重要平台,創造更高端的藝術品牌,既為國家文化復興搭好台、作出貢獻,又令香港自身獲得更好發展,提升文化吸引力。

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的首屆「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2024」將於3月24日至26日舉行,是2024年香港藝術周期間舉行的首個國際文化活動。

國際文化高峰論壇揭藝術周序幕

是次高峰論壇將匯聚全球藝術及文化機構的翹楚,邀請超過1000名來自香港、內地和海外的藝術及文化機構代表參加,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並建立長期夥伴關係,並展現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決心。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香港分會主席鄭培凱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舉辦精英論壇是十分重要的,「這類精英論壇抑或講座,既可以交流深刻的學術思想,也可以吸引到國際傳媒,如此便可以突破以往單單從流行文化、通俗文化的角度向外推廣香港的固有印象。」鄭培凱認為,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一大優勢就在於其作為對外交流窗口的開放性,「香港比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更容易吸引到四面八方的來客。」

中國躋身全球最大拍賣市場

與此同時,香港藝術展會今年也迎來全面回歸。去年一年儘管全球經濟相對低迷,中國藝術市場仍舊蓬勃,不僅超過英國,回到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的位置,也成為和美國並列的全球最大的拍賣市場。

推動藝術市場的繁榮,藝術展會的作用不可小覷。今年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全面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於3月28日至30日呈獻來自40個國家及地區的242間頂尖藝廊,參展藝廊數目相比去年增加了65間。另一項香港藝術界年度盛事,Art Central展覽將在3月28日至31日雲集亞洲先鋒畫廊的新進菁英以及國際知名藝術大師的精心傑作,聚集95間來自香港、亞洲及世界各地的頂尖畫廊,展出一系列塑造當代藝術的藝術家之作品。

鄭培凱表示,香港社會全面復常以來,各式各樣的國際文化盛事接連不斷地舉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以往多是經濟掛帥,如今將發展焦點投向文化藝術的發展,令香港能夠在薈萃中西文化藝術的基礎上,推動文化軟實力發展,立足中國文化傳統,綜觀世界思想文化,可謂開拓了嶄新的格局,落實到中華文化與民族命脈可持續發展的點子上。」

無論是高峰論壇,還是藝術展會,都是香港發揮平台作用的表現。搭建好演藝展示平台、國際交流平台等幾大重要平台,是未來香港實現自身發展和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復興的重要方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道揚書院院長呂宗力指,香港很適合作為一個高效的、強有力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中華歷史文明和現代文明,「香港的國際化人才很多,從事文化產業、服務產業的人才都具備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加上香港有很便利的國際交通的網絡,香港的學者們和內地的學者、國際的學者可以多做交流和合作。」

話你知|巴塞爾藝術展

草間彌生的標誌性黃色「南瓜」展品是去年巴塞爾香港展會的一個熱門打卡點。

巴塞爾藝術展主要展示和銷售當代藝術,於1970年在瑞士創辦,2002年於美國邁阿密舉行首展,2013年登陸香港,掀開亞洲藝術市場的新一頁。該藝術展現在每年分別於巴塞爾、邁阿密和香港三地舉行,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國際藝術博覽會。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

3月13日,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集團(「瑞銀」)發布《2024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報告指出,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市場已經超越英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去年中國藝術市場銷售額增長9%,達到約122億美元,佔全球藝術市場份額的19%。

報告提到,伴隨疫後復甦,去年上半年中國的藝術市場非常活躍,香港藝術展覽和盛事的恢復正常舉辦,幫助中國市場成為2023年亞洲表現最好的市場,以及全球表現最好的市場之一。

在全球拍賣市場方面,去年中國市場以佔全球拍賣市場31%的公開拍賣份額與美國持平,從全球第二大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升到全球並列第一。

報告認為,儘管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國的藝術市場仍然蓬勃發展,這不僅反映出中國市場強勁的購買需求,也反映出在動盪的世界中尋求文化參與的消費群體不斷變化。

另外,報告指出,去年中國多個城市舉辦藝術雙年展,不僅是促進旅遊和經濟的發展,對提升中國的國際文化形象和影響力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鞏固了中國作為全球主要文化參與者的地位。

報告認為,在疫情挑戰下推出新的雙年展、藝博會和拍賣會,不僅體現了中國藝術市場的韌性,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發展與經濟社會目標相結合的戰略眼光,標誌着中國在文化復興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5大展區242藝廊參展 全面恢復至疫情前規模

作為香港最具規模的國際藝術展覽,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今年匯聚40個國家及地區共242家藝廊,包括22間首次參展藝廊,參展藝廊數目相比2023年增加了65間,涵蓋各個市場範疇,標誌展會全面回歸至疫情前規模。

澳洲藝術家Daniel Boyd的展場外展覽將在香港太古廣場展出。

今屆香港展會既有20世紀藝術大師經典之作,亦有當代知名與新晉藝術家的精彩作品。今次展覽設有5大展區,精選亮點包括特別展區「藝聚空間」與「策展角落」,以及於展會現場及全城各地舉行的豐富藝術項目。專門為大型作品而設的策展展區「藝聚空間」將展出16件大型裝置作品,其中11件將特別為本展會而創作;作為該展區的一部分,澳洲藝術家Daniel Boyd的展場外展覽將在香港太古廣場展出。由藝廊於展位內策劃主題展的「策展角落」展區將呈獻33個項目(數量為展會史上之最),將聚焦來自亞洲的歷史與當代個展。

免費向公眾開放的「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與「光映現場」將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專設演講廳進行。觀眾在參與引人深思的討論之餘,亦可在同一地點欣賞藝術家電影。

(來源:大公報)

更多閱讀:

藝術3月 展會停不了

大城小區深度遊 魅力香江財氣來

深度遊旅客福音!旅發局推「藝聚香港」 這些活動別錯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藝盛事浪接浪 香港為文化復興搭「戲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