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觀察|持續追蹤垃圾收費試點 市民要適應 回收要完善

【點新聞報道】政府4月1日起在全港14個地點,推行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涵蓋政府大樓、公私營住宅、商場、食肆以及院舍。計劃期間會向所有試點免費提供指定袋及標籤。記者就不同類型的試點分別跟蹤觀察,在計劃試行第一日先觀察,然後分別在試行第二日及第四日到相同試點採訪居民或持份者,到底他們習慣參與計劃嗎?計劃是否有改善、變得更好的空間?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於4月1日開展。(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三無大廈:政府難聯絡到劏房戶 住戶盼增鄰近回收點

有劏房租戶遲遲未將政府派發的指定袋拎入屋。(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三無大廈一直是坊間預測垃圾收費實施後的痛點所在,其特徵在於「無法團、無居民組織、無聘用物業管理公司」,有些大廈沒有聘請工人清潔垃圾,大廈每層都張貼告示,提醒街坊自行把垃圾拿到街上垃圾桶,但有些住戶會直接把垃圾棄置在後巷,增有住戶坦言,擔憂施垃圾收費後,亂拋垃圾情況更嚴重。

垃圾收費宣傳標語簡單明確。(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記者走進深水埗北河街15號,這是一座樓高7層的「三無大廈」,大廈沒有聘請清潔工。記者發現,1樓貼有4張垃圾收費海報,包括提醒住戶使用指定垃圾袋,以及提醒鄰近回收點等。宣傳圖文的目標簡單、明確,就是圍繞一個袋——哪裏取得、如何使用、扔到哪裏。然而,儘管政府已在三月底派發指定袋,但被分拆為「劏房」出租的某些單位,遲遲未將指定袋拿回屋,似乎未有人居住,或有住戶置之不理,政府較難直接聯繫到這些劏房住戶,「上情下達」似乎有點隔膜。

林先生表示雖然指定袋價格昂貴,但會支持環保潮流。(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在試行第二日,住戶林先生向記者表示,政府已於幾個星期前來宣傳先行先試計劃,所派袋是比較適用家庭的15L尺寸,一家7口一天剛好用一個。此型號的袋子售價1.7元,每月成本在50元左右。比起自家正在用的同樣大小的、售價16元100個的袋子,的確較為昂貴。林先生表示,他明白垃圾收費的意義在於環保,「這是社會的潮流,我一定會支持」。兩日後之後,記者再到該處訪問,林先生認為在使用層面可以完全適應,但希望政府能夠在大廈附近增設回收站,用以回收水管、紙皮、膠樽、廚餘等,這樣可以節約用袋,亦能加強環保回收工作。

針對三無大廈監管難的問題,環保署獨家回應點新聞記者查詢稱:一、對於三無大廈等缺乏物業管理的居住處所,政府將在沒有人收垃圾的三無大廈的附近位置設適量的大型垃圾桶,以避免居民亂拋垃圾;二、外展隊亦會到訪三無大廈派發指定垃圾袋和教導住戶執行方法;三、在執法方面,通過與前線清潔員工保持緊密溝通,配合市民的情報及安排實地巡查違法黑點,籌劃執法行動,環保署亦已設立專設熱線 (2838 3111) 處理公眾有關垃圾收費的查詢,以及讓市民在垃圾收費正式實施後提出違例舉報。

公共屋苑:試行較為順暢 長者回收意識薄弱

公屋長者的回收意識較為薄弱。(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公共屋苑因運行扣分制度,加之房委會和房協公屋戶為公屋租戶派發6個月的垃圾收費補貼,關乎其的垃圾收費推行一直被預計相對順暢。記者在試行第二日,來到荃灣區滿樂大廈的安寧樓採訪。公屋居民普遍認為每個月約50元垃圾袋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荃灣區的安寧樓為垃圾收費先行先試的公共屋苑。(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在試行第4日,記者第二次走訪這棟公共屋邨樓宇,了解到市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將膠樽、玻璃樽、廚餘擺放到樓下的回收設施內,用以減少垃圾袋用量,但亦有長者表明,仍然不知道有回收點的存在。

公屋80歲長者住戶獨居,每日使用1個15L指定袋。(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區議員古揚邦和記者探訪公屋居民。(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荃灣區區議員古揚邦帶記者前往附近一處廚餘回收機所在位置,位處一垃圾收集站內。古揚邦表示,由於這一部廚餘回收機所處環境較為污糟雜亂,因此居民們普遍不樂意到此回收廚餘,他希望垃圾收費的配套設施能夠更加便利居民使用。

擺放廚餘回收機的環境較為髒亂。(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商場:餐飲業用大袋望「價」興歎 廚餘回收缺人手顧慮重重

大埔區新達廣場為垃圾收費先行先試點。(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金

大埔區新達廣場也為垃圾收費試點之一,商場內的店舖可分為餐飲店和非餐飲店。餐飲店對垃圾袋的消耗量大是可想而知,政府普遍派發了100L的超大袋。而對於非餐飲店,政府的派袋並無完全到位。在大埔區的新達廣場內,有些賣乾果的商家表示並未收到政府派發的指定袋,只有宣傳單。也有些零售店舖收到了20L的袋子,但當從記者口中得知8月1日起要對指定垃圾袋進行正式收費時,感到震驚,表示不知此事。

新達廣場零售商戶使用指定袋。(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記者兩日之後再到現場,再次造訪商場內各類餐飲店舖,發現店家的適應程度都保持在較高水平,普遍看法是,「出來做生意,要跟政府規定做事」﹐但實際上,餐飲業在先行先試階段是否真的沒有困難?

商場食肆一日使用10個指定袋。(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餐飲店拿到的垃圾袋型號普遍為100L的大袋,市場售價為11元。「Euro gogo」西餐廳的用量相對較少,一日需要7至8個袋。「八番屋」日料店一日用10個。自助火鍋店「牛氣」一日也需十個左右。高美集團有限公司營運及市場經理陳先生來火鍋店視察指定垃圾袋使用情況時,對記者說他們的火鍋店規模在自助行業中偏小,即便如此,未來每月的垃圾袋成本也至少要3000元。店家普遍慨嘆「好貴呀,而家經濟環境咁差,加上好多人北上消費,現時就算食物減價,生意都唔係好旺,倘若每月再平添幾千元垃圾袋成本,生意就更難做了。」

新達廣場垃圾站內,用指定袋包裹的垃圾。(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火鍋店陳經理認為,目前在試行階段暴露出的最大問題不是成本,而是欠缺人手對廚餘進行適當分類和回收。「如果回收廚餘,至少要增加一個人手的工作量,而且在餐桌上直接對客人的廚餘進行分類的話,客人們可能會有一些奇怪的感受,比如疑慮餐廳是不是要把剩菜剩飯再行回收利用等等。」出於種種考量,目前一線員工只是將所有垃圾一併倒入指定袋中,就算「完成收納」。

金鐘站附近的大家樂亦已試用指定袋。(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此外,先行先試計劃涉及4間食肆,包括金鐘海富中心大家樂、旺角鋿晶館等。據記者觀察所見,這些食肆的均已轉用指定袋,可能出於各種考量,記者未能訪問大家樂的店舖經理或員工。

總結:垃圾收費目的在於源頭減廢 但回收痛點亟需根治

經過在不同的時間節點跟蹤、重複訪問,指定袋成本比普通垃圾袋成本高,是意料中事,只是,使用指定袋的痛點不在於使用本身,而在於回收——三無大廈缺少各類回收裝置;公共屋苑的長者缺乏回收意識;商場商家礙於人手有限,寧願放棄回收,轉而耗費更多垃圾袋……

屋苑內張貼的垃圾徵費收費標準。(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因應市民對垃圾收費的操作細節仍有很多疑問,最實際、最貼地和有說服力的做法,便是通過「先行先試」計劃,實地測試和演練。先行先試的意義在於發現痛點,予以改善。如果缺少回收裝置,便去增加;如果缺乏回收意識,便加強教育;但如果餐廳缺乏回收人手,是否要在艱難經營情況下再增聘人手?

資料顯示,日韓兩地的人均垃圾每日產生量均少於1公斤,回收行業發展成熟,相比之下,同屬發達經濟體的香港,堆填區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每日棄置量多達1.5公斤,比日韓兩地多出五成。「垃圾收費源頭減廢」是應辦之事、能辦之事,過程中難免遇上種種技術問題,面對重重阻力,然而這也是展現特區政府「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時候。政府預期,將於5月至6月,就先行先試情況向立法會作出匯報,期望屆時能夠對症下藥,提出市民滿意、商家安心的措施。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觀察|持續追蹤垃圾收費試點 市民要適應 回收要完善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