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綜合彭博社、日經新聞、產經新聞報道,日圓兌美元匯率4月15日下跌至1美元兌154.45日圓,創34年來新低。日本厚生勞動省4月8日發布的今年2月數據顯示,計入物價變動因素後的人均實際工資已連續23個月下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日本年輕人對日本經濟的前景感到悲觀,紛紛抓住機會出國工作,日本勞動力短缺危機進一步加劇。
25歲的吉原智樹現在在澳洲鄉村的一家肉類加工廠上班,每周屠宰羊肉近50個小時。他的稅後月薪約為3300美元,收入是日本軍人的3倍。他去年獲得澳洲工作假期簽證後就來到這裏工作,「這裏的收入要(比日本)好得多」。
剛剛大學畢業的高橋莉莉也於本月飛往澳洲,計劃在那裏度過兩年的工作假期,並申請永久居留權。高橋說,如果留在日本,她掙的工資可能足以維持生計,但幾乎沒有多餘的錢負擔任何業於愛好或是和朋友聚會等娛樂開支,「我感到很難過」。
日本實際工資連續23個月下降
日本最大工會組織「勞動組合總連合會」3月中表示,當地大型企業同意今年加薪幅度為5.28%,是33年來最高。該組織代表約700萬名員工。不過,日本實際工資水平與其他發達經濟體仍存在明顯差距。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最新數據,2022年,日本年平均工資為41509美元,而澳洲為59408美元,美國為77463美元。伊藤忠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武田篤史表示,當其他國家20年間都在加工資時,日本的工資卻沒有任何增長;「隨着日圓走軟,差距變得更大了。」
於是,隨着英國、澳洲、新西蘭等國的工作簽證計劃在疫情後逐漸恢復,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選擇去海外工作掙錢。2022-2023財年,約14400名日本人獲得了澳洲的工作假期簽證,創2001年以來新高。此類簽證允許18至30歲的年輕人(某些國家為35歲)可於當地逗留12個月,並從事農業、酒店、護理、建築等各種工作,到期還可選擇延長至3年。
加拿大在2023年前10個月向符合條件的日本申請者簽發了7996份此類簽證,而英國去年簽發了898份,新西蘭在2022-2023財年批准了2404份。日本打工度假者協會發言人真田光太郎預計,在工作假期簽證配額從每年的1500個增至6000個之後,英國將成為日本申請者的下一個熱門目的地。
未來5年擬接收80萬外勞
日本面臨人口少子化、老齡化雙重壓力,勞動人口快速減少,各產業都面臨人手不足。根據帝國數據銀行一份報告,超過三分之二的日本中小企業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田口晴美指出,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出國務工,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日本勞動力短缺危機將進一步惡化。日本政府計劃從2024年起的5年間,將有資格獲得技術勞工簽證的外國人數量增加逾一倍,上調至80多萬人,以填補製造業、建築業、農業等領域的人手不足。
武田篤史稱,日本本國務工人員外流取決於經濟前景,「如果日本經濟發展持續增長,也許年輕人就會看到回國的理由」。至於日圓不斷下跌,金融專家稱,由於日本央行不願大幅加息,日圓可能再下跌10%,跌至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低水平。
實際薪資縮水 恐難吸引外勞

日本最大的人力招募網站Mynavi集團最新調查顯示,外國人不願留在日本工作,最常見的原因是「日圓貶值」。隨着日本國內的人手不足問題日益嚴重,日本政府放寬規定,希望吸收更多外國勞動力,但日圓貶值使得薪資吸引力下降,大大影響外國人在日本的就業慾望。
Mynavi集團今年1-2月對在日留學生的調查顯示,在畢業後想留在日本工作的比例為91%,較上一次2年前的調查少5.8個百分點。不想在日本工作最常見的原因為「日圓貶值」,有38.5%。日圓持續貶值,這使得外國人在日本的薪資換算成本國貨幣後大幅縮水,從而降低了外國勞動者留在日本工作的吸引力。
有在日本工作的菲律賓外勞稱,由於近年日圓不斷貶值,寄回家的錢實際上變少了,對此「感到不安」。一間位於馬尼拉、負責輸送菲傭的公司稱,不少菲傭正在流向工資高於日本、還能使用英語的澳洲等國。
另外,當要選擇工作地點時,回答重視「人際關係良好程度」的比例上升至44.3%,比上次調查增加了27.6個百分點。分析認為,不只是薪資水平,對於外國人才來說,包含人際關係在內的職場環境,已經成為選擇工作地點時的重要因素。
那些出國務工的日本人
在美國邁阿密經營壽司店的田中康博:田中從料理專門學校畢業後,就職於東京銀座的高檔壽司店,但是一直負責採買、製作員工餐和接電話等雜務,年薪約為300萬日圓。從事打下手的工作兩年半後,他來到美國,赴美第一年的年收入就達到在國內的2倍,目前年薪約8000萬日圓。
田中表示,與能力相比,日本更講究論資排輩,「而在美國,年齡和性別並不重要,機會要多很多」。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擔任工程師的34歲男子:該男子在一次前往歐洲出差時,發現當地分公司的同事下午6點下班回家,周末也能好好休息,但工資比日本同事高。而他已經工作了7年時間,薪資已經頂格,有的月份加班時間超過80小時。
2020年2月,他從日本一家汽車公司跳槽到瑞典一家初創企業,年薪增加到上一份工作的1.5倍。工作日在下午6點下班,與妻子和女兒一起吃晚飯,飯後也有更多時間陪女兒玩。
工作非全部 日本年輕人更願兼職

如今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選擇兼職或自由職業等非全職工作,以便有更多時間去追求人生興趣或配合生活中的其他需求。日媒認為,這種工作價值觀的變化趨勢可能促使當局檢討以全職工作為主的社會安全福利計劃。
一名25歲女子放棄了東京一家大型資訊科技公司的全職工作,投身音樂行業成為非全職員工。她表示,這是她想做的事,即使薪水較低,穩定性較差。還有一些人為了照顧年幼子女或年邁父母而做此選擇。
日本總務省的調查顯示,2023年,在25至34歲的年輕族群中,因為想「在方便的時段工作」而特意從事非全職工作的有73萬人,比10年前增加14萬,在整個群體的佔比增加10.6個百分點到31.9%。
雖然日本勞動省提供補貼推動勞工轉向全職工作,但非全職勞工人數在2023年仍增至2124萬人,比2013年多218萬人,主要是年長者超過傳統退休年齡還在工作。2023年,65歲以上希望維持彈性工作時間的有145萬人,比2013年多了89萬人。
評論稱,日本政府可能不得不因此重新評估現有的社會安全福利計劃,因為非全職員工的薪資收入通常比全職員工低30%,他們繳的社保較少,將導致養老金支付不足。
(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