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專訪|讓音符在城市躍動——以旋律為伴的香港街頭鋼琴師

【點新聞報道】香港這個不大的地方,有不少藝術上的尋美者。社交媒體平台上時常湧現坐在共享鋼琴前,忘情彈奏的身影,演奏者樸素隨意的穿着,隨手的彈奏,與從指縫流淌出的精緻旋律形成魅力反差,讓人驚嘆「大師在民間」。

散布在全港各處的共享鋼琴由市建局在2016年設置,創造出在繁囂鬧市中啟發生活靈感的共享空間,涉及地點包括樂富中心、沙角邨、元創方、The ONE、中環中心、中環街市、香港大學、嶺南大學等。經過長年累月的磨損,有些鋼琴出現了損壞,原有的16部亦在不斷減少。

鋼琴愛好者明叔的琴音吸引路人拍照。(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70多歲的明叔作為鋼琴愛好者,最喜歡去的地方是中環街市和中環中心,這兩處的鋼琴質素都保存得比較完好,他表示,鋼琴昂貴且佔地空間大,共享鋼琴是十分友好的選擇。

明叔的教會詩歌樂譜。(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明叔每天清晨都會從屯門大興村出發,先去荔枝角的教會進行團契,為唱詩歌的教友們彈琴伴奏。當教會中有朋友逝世,他也會為安息禮伴奏《奇異恩典》《這一生最美的祝福》等曲目。用琴聲送去祝福,讓他體會到「可以幫到人」的心情;到了下午,他會來到港島區,尋覓一些共享鋼琴來練習彈奏,獨身的明叔認為,是鋼琴排遣了自己無聊的時光。

網友在明叔彈奏的視頻下留言互動。(網絡截圖)

明叔對多首樂曲都能信手拈來,旋律已熟記於心中,記者了解到,背譜並不容易,背後是成百上千遍的重複。有網友評價明叔,「琴音帶感情,自然流露不做作,看得出有造詣」,而明叔自我評價,「我技藝不高,盡可能將感情帶入樂曲裏表達,只要將煩惱和情緒交託在手指和琴鍵之中,便可以得到安穩、喜悅和滿足。」或許明叔有所謙虛,他在三十歲左右的年紀已經考過鋼琴八級,樂理知識也不在話下,他的鋼琴老師當年曾是鋼琴大師劉詩昆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同學。

然而,由於經濟狀況受限,明叔並未走上專業的音樂道路,人生中的三、四十年都在做的士司機,當他在報紙上看到著名小提琴家姚玨開展了「樂器教學進基層社區」的計劃,他深深認可這種機會的價值,「音樂除了可以帶給孩子們歡樂和知識之外,還可以培養出善良的感情,改變孩子的性格、行為,讓他們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明叔對音樂有自己的目標:每次彈琴都要減少失誤,比上一次更好,他對藝術家也有自己的評價方式,「應該從藝術家對待藝術本身的真誠去觀察,拋開偏見」。

鋼琴愛好者彈奏《時光倒流七十年》。(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無獨有偶,記者偶遇了另一位和明叔年紀相約的李先生,同樣家住屯門,同樣學琴近30載,雖然家中有琴,但李先生仍然喜歡四處走走,在共享鋼琴上自娛自樂。他表示時常見到明叔彈奏的身影,對其琴技大加讚賞。退休之前,李先生曾經是公司文員,30年來的練琴生涯因為熱愛從不覺得辛苦,也會這樣不知疲倦地繼續彈下去。

鋼琴愛好者彈奏《獻給愛麗絲》。(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在公共鋼琴的空間,較少見到有女性的身影。一位五十多歲,喜歡彈奏《獻給愛麗絲》的女士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表示自己一開始很怕出醜,對譜子也沒有那麼熟悉,如果周圍有人走動的話,就會更加緊張,但慢慢地,盡量讓自己集中精神……

中環中心的共享鋼琴。(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這些民間的鋼琴師普遍認為,共享鋼琴的意義和繪畫、舞台劇等藝術形式是一樣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當地人的文化水平,療養性情,讓城市的生活不再沉悶。

中環中心的共享休息空間內,琴音繚繞。(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市民們怎麼看?張先生經常下午來中環街市坐坐,一坐就以小時計,「這麼好的音樂氛圍為何不來,何況是免費的,整個香港的藝術氛圍都好了很多,城市變得有趣起來。」中環中心的管理處人員表示,在這裏返工,能經常欣賞到優雅的琴聲,非常開心,「尤其是在放工時間,年輕人也會加入彈琴的行列,甚至有人拿着琴譜在這裏練琴。我們很歡迎!」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專訪|讓音符在城市躍動——以旋律為伴的香港街頭鋼琴師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