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何伯新聞鬧劇的背後

文/王妮娜

新聞是無情的,因為它只相信價值。這句話對於在公共空間分享隱私的普通公眾是一個警告。這也是為什麼新聞傳播學在傳授如何生產最有價值的新聞同時,制定了新聞職業道德規範,提醒人類獵奇的慾望有必要遵守倫理,新聞出街除了滿足價值要素,還要考慮它承擔的教育、價值觀引導、公正、保護隱私以及弱勢群體等社會責任。

可惜,更多時候信息的自由傳播和流通會無視這些責任和規範。正在為全港關注的何伯家事,已經從最初何伯在媒體上控訴子女不理解長輩的情感需求,演變為全城調查何伯太太婚史,以及質疑何伯是否符合公屋申請資格。故事中何伯垂垂老矣,晚年是否將因為這次風波陷入困境?無論是新聞機構的報道,還是社交媒體討論,沉浸在追逐新聞價值的狂歡裏,沒有人關心故事的主角: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

如何避免何伯新聞鬧劇?了解新聞價值要素有利於個體保護隱私。社會事件要成為新聞需滿足價值要素,包括顯著性、趣味性、重要性、接近性(和大眾的生活或者利益相關程度)。當你決定運用傳媒將個體事件變成新聞話題,用價值要素比照一下,不難預見事件傳播的影響。越是符合新聞價值,成為熱搜話題的可能性就越高。需要注意的是,廣為傳播後公眾關注的焦點會偏離信息發布者的初衷。比如何伯原本希望公開自己的故事,獲得公眾同情,對子女施加輿論壓力,解決財產糾紛。事件因滿足趣味性這個新聞價值要素,廣為傳播。但是在經過初期傳播後,事件中涉及何伯財產和公屋申請資格問題,與時下熱點議題脗合,這讓原本僅僅涉及老年人財產糾紛的家庭故事,注入了新的價值要素:接近性和重要性,使得何伯話題再度被傳播,其影響不僅偏離了何伯希望獲得輿論同情的初衷,還將他捲入始料不及的麻煩。何伯如果一開始能夠完整判斷自己的情感故事,關聯的各個新聞價值要素,可能就不會選擇向大眾公開隱私了。

社交媒體讓信息傳播處於一個四通八達的開放空間。正因為此,大眾應熟悉新聞價值標準,以判斷個體信息公開的程度,尤其是對於喜歡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生活的青少年,家庭和學校都要有意識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此外,在不觸犯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傳媒需要持續審視對個體隱私的保護,不要一味追求公眾獵奇需求,而忽略了媒體的社會責任。

相關閱讀:

生活中的傳播學|流量有毒,慎服

生活中的傳播學|向巴菲特學盛事經濟帶貨

生活中的傳播學|ESG在藝術裏被看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何伯新聞鬧劇的背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