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興銀
隨着港人北上蔚然成風,每逢周末及假期,由香港北上深圳的市民便會在粉嶺巴士站外打蛇餅,大排長龍。原因為何?相信和香港去往香園圍口岸(蓮塘口岸)相對便宜的車資有一定關係。
眾所周知,以往不少人選擇乘搭東鐵綫前往深圳,但東鐵綫跨境段費用較高。由上水到羅湖或落馬洲,一站的距離收費高達港幣25.7元。長者使用長者八達通或「樂悠咭」,仍需要12.9元。而由粉嶺乘坐城巴B7號線前往香園圍口岸,成人八達通刷卡是10元,長者則只需要2元錢。2元與12.9元的車費對比,長者自然會用腳投票。相當於說,香港的長者前往深圳購物消費,香港段的交通費用,一來一回4元錢就能搞掂。筆者在上水、粉嶺等地見到,經常有精神矍鑠的長者三五成群,背包或拉着小推車,排隊等候乘坐巴士北上消費。
眾所周知,香港是老齡化社會,香港的長者人口有多少呢?香港長者的數目由1971年的18萬人增至2021年的145萬人,增加了7.2倍,長者佔全港人口的比例亦攀升至19.6%。特區政府推算,預計到了2039年,香港65歲及以上居民的數目,會由2021年的大約145萬人(佔人口的19.6%)增加至大約250萬人(佔推算人口的30%);預計到2046年,長者人口增至274萬,佔總人口的比例大升至36%,即每3名港人中便有多於1名是長者。如果再加上60-64歲的人群,相信實際的長者人口數字會更加驚人。
在此情況下,2022年初將公共交通2元乘車優惠的門檻由65歲降至60歲,由此導致的開支大幅增加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因應本港人口持續老化,政府開支將持續攀升。開支的大幅度增長亦引起了爭議,包括濫用福利及成庫房「無底洞」的憂慮。
政府自2022年2月27日起,將2元優惠計劃的合資格年齡由65歲下調至60歲,同時規定60至64歲香港居民必須使用「樂悠咭」才可享用優惠。政府數據顯示,自2022年初兩元乘車優惠門檻降低後,「60至64歲群組」每日平均受惠乘客即在一年間,由約48萬人次躍升至約89萬人次,升幅達85%。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兩元優惠計劃平均每日受惠人次中,65歲或以上人士佔最多,達139.8萬;其次為60至64歲人士,達81.5萬人次;合資格殘疾人士則佔16萬人次。總受惠乘客人次亦水漲船高,由2022年3月的126.9萬人次,急升至2023年12月的272.5萬人次,可謂升幅驚人。
兩元乘車優惠開支近年亦大幅上升,2022至23年度原來預算為63.98億元,較2021至22年度的實際開支16.31億元飆升2.92倍,2023至24年度的預算直接升至70.59億元。難怪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質疑,兩元乘車優優開支已經達到70多億元,「好快就100億元」。因此,檢討兩元乘車優惠勢在必行。
如何檢討兩元乘車優惠?是否考慮為優惠設限?有意見認為,政府可以考慮向受惠人士提供的優惠設立上限,如每月上限為500元、1000元或1500元。對此,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應稱,政府會考慮不同方案對控制開支增長的效益,以及該些方案是否實際可行等因素。
如何檢討兩元乘車優惠?會否推行實名制?好在政府採取了新的補救措施。由今年8月25日起,所有60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必須使用記名的「樂悠咭」才可享用2元乘車優惠,即使用兩元乘車優惠需要實名制。這樣的舉措,自然能減少濫用,也在無形中節省了庫房開支。
如何檢討兩元乘車優惠?會否加強打擊濫用?去年6月至8月,政府曾開展高姿態打擊違規使用兩元乘車優惠的執法行動。當局共巡查逾3200個公共交通工具班次,查核1780名懷疑不合資格使用優惠人士,最終僅得一宗個案交由執法部門跟進。等於說政府為打擊濫用乘車優惠的情況,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後只找出一宗涉嫌違規的個案,這說明增加大量開支去展開打擊濫用的執法行動似乎並不可取。同時,打擊濫用需要動用的社會成本亦需要考慮。
因此,在當局無意取消「二元乘車優惠計劃」,也無意更改受惠資格的背景下,降低兩元乘車優惠年齡門檻帶來的開支大幅增加,注定「覆水難收」,只能適時展開針對性地檢討,努力控制開支增長。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