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邊疆遊記之二|在阿勒泰追光追星 去愛去生活去受傷

《我的阿勒泰》劇中的大樹,當地天空一片蔚藍,心曠神怡。(作者供圖)

文/馮煒光

5月10日晚,新疆阿勒泰等地出現極光,此事立即在內地和香港引起轟動。連在香港的編輯也跟筆者說,若能用無人機拍到,可給他們獨家播放。筆者5月11日白天和摯友在天池遊覽。因為有極光,我們決定連夜由烏魯木齊開車趕去阿勒泰的禾木追光去。由烏魯木齊人民電影院亞朵酒店開車去阿勒泰禾木村入口,行程638公里,需要自駕約8小時。由於預計極光是在5月12日凌晨2-5點出現,倒推8小時,我們決定5月11日下午7時開車。由於是臨時起意,原本訂好的烏魯木齊酒店是住兩晚的,那麼5月11日晚的住宿便會因為「追光」而浪費了。筆者一行下午4點回到酒店,在大堂和女服務員聊起要提早退房去「追光」,怎知她一聽便說可以容許我們免費全數退回,還容許我們5月11日下午6時半才離開房間。烏魯木齊人民電影院亞朵酒店的服務真周到細緻,應予點讚。

在新疆非冬天時間自駕有一個好處,日照時間很長。北京時間早上6時半左右太陽初升,晚上接近10時才完全天黑,這樣便有很長的白晝時間,自駕非常方便,也較為安全。筆者一行一口氣跑了近700公里,由烏魯木齊往北走,走S21阿烏高速(阿勒泰至烏魯木齊),途中穿越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沙漠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中央,瑪納斯河以東及烏倫古河以南,是中國第三大沙漠,同時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有大約4.88萬平方公里(約等於44個香港)。夕陽西下時,在高速上穿越沙漠,有一種穿越時空的超現代感,「大漠孤煙寂」,但「越野任馳騁」。

筆者一行為這沙漠美景而驚嘆,更為祖國邊疆有這麼一條建造完好、完全沒有坑坑窪窪的高速而驚嘆。阿烏高速全長342.538公里,設計速度每小時120公里。其中,阿勒泰(北屯)至五家渠段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五家渠至烏魯木齊段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阿烏高速2021年12月25日才正式通車,通車還不到兩年半,是一條很新的高速公路。阿烏高速是全國第一條交通和旅遊深度融合的沙漠探險旅遊高速公路及科技創新示範工程高速公路。當局為最大限度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阿烏高速預留了87處供動物遷徙的保護通道,並設置了減速、禁鳴等警示牌。大家若有機會來新疆自駕,不妨來這條公路,最好是近天黑時間,穿好禦寒衣服,在停車區拍大漠日落。因為這條公路是穿越沙漠,停車區旁邊便是小沙丘,觸手可及。這種在沙漠駕車狂奔,但又不用忍受在沙丘上上下下的顛簸,這種舒適感、便捷感和觸碰大自然的和諧感覺,渾然一體,更讓人感受到祖國今天的發展成就來之不易。若是在一百年前,要這樣通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其艱辛程度,不足為外人道。不信,看看一眾曾在沙漠探索的外國人的遊記,便可略窺一二。沙漠很美,進禾木的路很彎,但筆者一行熬盡疲憊,卻連極光的尾巴都看不到,追光不行,鎩羽而歸。然而沙漠晚霞的美景,卻長留筆者腦中。

內地近日有一齣很火的電視劇,名為《我的阿勒泰》(英文名:To the Wonder)。這是本月初才播出的內地電視劇,改編自我國當代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中講述牧民婚姻的章節。這套只有8集的劇,短小精悍,劇中盡顯阿勒泰的美麗風光和淳樸民風。該劇由馬伊琍、周依然、于適主演。馬伊琍飾演的張鳳俠年輕時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來到新疆,丈夫去世後張鳳俠選擇在百里範圍內渺無人煙的地方開設一家小賣部。周依然飾演張鳳俠的女兒李文秀,是一名從小在阿勒泰地區長大的漢族少女,是典型的「疆二代」,夢想成為一名作家。于適這名曾在《封神》這齣電影中飾演周武王的演員,在這套劇中飾演巴太,是一名哈薩克族少年,劇中李文秀的男友。

在阿勒泰網紅書店遇到的哈薩克族女孩。(作者供圖)

對了,忘了和大家說,阿勒泰聚居的少數民族同胞主要是哈薩克族,不是美國政界常掛口邊的維吾爾族。當然,相信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搞不清楚我國新疆的少數民族分布,故一提起新疆,便只能提維吾爾族,好像新疆只有維吾爾族和漢族似的。其實新疆的少數民族有47個之多,信手拈來,有塔吉克、柯爾克孜、達斡爾、俄羅斯、錫伯、烏孜別克、滿、蒙古和回族等等。

回說馬伊琍,她在演出《我的阿勒泰》時,還不時要飛回內地為《繁花》補戲。據說新疆熾熱的陽光,讓她擔心曬得太黑令《繁花》的戲接不上。玲子忽然變黑了,肯定令寶總「另眼相看」。由於《我的阿勒泰》講的是張鳳俠在渺無人煙處開小賣店,故劇組也在阿勒泰白哈巴的牧區深處找了一所房子當場景。筆者不知道這房子原先是哪裏來的。但當筆者一行歷盡顛簸,在沒有指示牌的土路上搖搖晃晃了近一小時,憑着抖音短視頻的截圖和介紹,終於找到這「小賣店」時,已經看到有牧民在裝修這店,相信日後會成為牧區的景點。在「小賣店」前,雖然「店主」馬伊琍已人去樓空,但無損大家在烈日下不斷打卡留念的激情。

牧區深處的馬伊琍開設的「小賣店」,遊客在此打卡,牧民則在裝修這景點。(作者供圖)

劇中還有男主角和馬伊琍「女兒」談情的大樹,本來劇組原先選定時只是在大樹下,怎知原野一場雷劈,大樹倒下了一半,成了可以坐人的「平台」,非常契合遊牧青年爬到樹上談情的人設。筆者一行先找到「小賣店」,之後是「大樹」。筆者在牧場上盡情航拍這個場景,遙想當日馬伊琍等大明星在這裏拍劇的點滴。劇中名句「去愛去生活去受傷」在筆者腦中縈繞。回想筆者由大學到工作到被迫創業再到加入政府,以至今天當個「現代徐霞客」,何嘗不是「去愛去生活去受傷」的歷程。或許是因為這觸動人心的主軸,再加上異域絕美風情,令大家對這套劇趨之若鶩。筆者也少有地「追星」,不過只是追明星走過的牧區深處。

本文原先的標題是三個「追」,那便是「在阿勒泰追光、追星和追思先輩」,但最後還是借用了李娟的名句。至於原先的「第三個追」,因為篇幅,只能把先輩一段,留待下一篇再來追思的解放軍185團先輩和軍二代、軍三代的艱辛開墾。他們中間也有少數民族同胞,圖中這位笑靨如花的女兵,便是來自南疆阿克蘇、卻在北疆之北服役的維吾爾族女兵。至於筆者如何認識她,她服役的185團守衛和屯墾的故事,筆者下篇再談。

笑靨如花的維吾爾族女大學生。(作者供圖)

相關閱讀:

邊疆遊記之一|在新疆親身體會文化保育和尊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邊疆遊記之二|在阿勒泰追光追星 去愛去生活去受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