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公務員加薪?減薪?凍薪?

文/黎岩

2024年薪酬趨勢調查報告出爐,扣減遞增薪額後,高、中、低層公務員的淨指標分別為4.01%、4.32%、5.47%,即高層公務員有望加薪4.01%,低層公務員有望加薪5.47%。年年加薪年年吵,惟因標準不可靠。連日來,公務員團體及社會各界就公務員是否加薪及加多少吵得不亦樂乎,何以政府蕭規曹隨,依照慣例按部就班進行的加薪機制,年年都會引致爭議?正正說明該機制確實存在需要修訂的漏洞。

對於政府連續兩個財政年度錄得過千億元赤字,且預期未來至少三年內仍會有每年500億元的財赤,且香港連續多年高居全球生活成本最貴的城市之一,高薪決定的高昂的生活成本,加劇企業運作成本,令到企業在現今艱難的經濟環境中舉步維艱。因此,社會有意見認為公務員應帶頭減薪。

加薪容易減薪難,這是連三歲小孩都知道的硬道理。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梁卓文近日表示,公務員加薪要考慮及平衡各項因素,包括本港經濟情況、政府財政等,當中亦會參考私人市場薪酬的轉變。局方下周三(22日)將與公務員職方代表會面,以了解對公務員士氣的影響。

2024年薪酬趨勢調查,依照往年慣例,主要以大型企業為調查對象,委員會今年共調查了約110家公司、過去12個月涉及13萬4000名僱員的數據。在經濟起伏變化中,大型企業一般都實力雄厚,相對而言抗壓抗跌能力強,在經濟復甦階段能夠快速應變,且薪資福利待遇普遍較好,加薪幅度相對穩定且高。當局相關的調查顯然有可能未能全面準確反映社會經濟現實。有人力資源顧問就表示,今次淨指標幅度偏高,低層公務員加逾5%明顯脫離現實,相信政府按照淨指標為公務員加薪的可能性低。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本港企業因為是疫後首年,為安撫人心提振士氣,另外也是因為疫情期間,企業裁減職員數量多,之後僱主需增聘人手,如航空業需增加人手以恢復航班營運,加上人員流失流轉,因此企業加薪幅度會較高,平均加薪約3.8%;今年大環境迄今仍不算十分明朗,預期加薪幅度會低於去年,約3.3%至3.5%。當局歷年舉辦的薪酬趨勢調查,零售業、餐飲業、出口業等人員流動較大的企業參與調查的比率較低,調查結果似與現實有距離。也因此,該項調查結果多年來被詬病。

雖則如此,公務員隊伍本身對加薪仍一如既往期望甚高。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就表示,薪酬調查加幅「不太理想」(原來並非大喜過望),希望政府可按淨指標「加足」,認為若不相應調高薪酬,難與私人市場競爭。若薪酬加幅最終低於今次淨指標,將影響公務員士氣。他並認為,財赤是短期內難以化解的結構性問題,不希望政府以財赤作藉口。如今政府聘請公務員有難度,薪酬對年青人而言不吸引,又指現時不少基層公務員工作量高,直言「起碼一個人做兩個人工作」,擔心政府如不跟淨指標「加足」,日後私人市場或會有「骨牌效應」,最終受拖累的,還是影響全港市民的私人市場。言下之意,誰反對加薪,誰的飯碗就有可能少塊肉。邏輯上講,似乎有點道理。畢竟,公務員加薪對全港私人企業具有指標性風向性象徵性引導性意義。

若然把財政赤字歸諉於公務員隊伍確乎有失公允,但香港特區財政支出的結構性問題卻在在顯示了公務員及公營機構相關開支,對政府財政開支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以2023年開支為例,公務員其薪酬開支1,491億元,佔去政府總開支的21.61%,資助機構員工薪酬及有關開支2023年度約為1,505億元,佔政府經營開支21.81%。 兩項合計2996億元,佔政府經常性開支超過43.42%。雖然一時難以掌握到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相關數據,但一般意見認為本港用於薪酬方面的公共開支確實偏高。在經濟環境好時可以忽略不計,在環境不明朗時就需要錙銖必較。

總而言之,公務員年年加薪年年吵,當局應該檢討相關的機制是否有修正改進的必要。管治香港的公務員團隊猶如一間大型企業,沒有任何理由在公司大幅虧損的被動態勢下大幅加薪。在充分考慮通脹因素給公務員帶來的生活負擔的同時,理應與相關的社會經濟表現直接掛鉤,其中,姑且拋開財赤因素不言,就應該考慮同期的通脹因素與經濟增長表現。2023年全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2.1%。2023年本港GDP增幅3.2%。若果考慮到這兩項最基本的因素,底層公務員加薪5.47%這一近25年來最高的調查結果明顯偏高。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接受媒體訪問時認為,近年香港經濟欠佳,部分私人企業甚至凍薪,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今年公布的數據有點偏高,脫離現實情況,薪酬調整應與指標掛鉤,如GDP增長、股市和樓市表現等。目前政府面臨財赤,當局不應加薪,反而要考慮凍薪或者減薪,以節省開支。

如是,倘若充分考慮通脹因素及經濟增幅,將通脹2.1%與增長率3.2%簡單加權平均,在2.65%的數據基礎上,酌情考慮公務員加薪幅度,應該是一個可取的方向。當然,對於鐵飯碗的公務員加薪,歷年實施的大鍋飯平均劃一、人人有份的加薪,向為社會詬病,當局也應一併檢討,按個人及部門業績能力表現可多加可少加可不加,以克服幹好幹壞幹多幹少都一樣加薪的通病,這才是提振公務員士氣的有效途徑。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公務員加薪?減薪?凍薪?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