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鄭永年:發展新質生產力 香港金融大有可為

今年初,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吸引超過3000位金融和商界精英參與,展現香港金融業國際化優勢。(中通社)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標。今年一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以開放促金融強國建設的總體思路,並勾勒出金融強國的基本藍圖,可用「六個強大」來概括:擁有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

國家打造金融強國,意味着將有更多金融開放措施在港「先行先試」,更多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中央會進一步支持兩地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因此得到鞏固和提升。大公報今起推出《金融強國 香港作為》專題系列報道,刊發訪問、專欄和評論,請權威人士建言獻策,透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堅如磐石的原因所在,闡明香港當好建設金融強國排頭兵的使命所在,解析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前景向好的潛力所在。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正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香港,迫切需要謀劃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路徑和產業。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教授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在國家跨越中等技術陷阱、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征程上,需要依靠新的「三駕馬車」,也就是基礎科研、應用技術轉化、金融服務。而香港的發展重點應該放在金融領域,可以攜手廣東、澳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中心,和上海構成「雙金融中心」格局,通過為基礎研究和技術應用轉化提供金融支持,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同時,引領構建以「香港+」為主的大灣區融合模式,即主要採用香港金融、法律等領域與國際接軌的規則、標準,加快大灣區統一市場的形成。

「中等技術陷阱」的學術概念由鄭永年教授創新提出,意指經濟體通過低成本優勢吸引了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但由於缺乏原創性的技術創新,無法進一步突破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從而陷入經濟增長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近年來,美國不斷推進對華的科技封鎖和技術「脫鈎」,其高科技出口管制在範圍、強度和影響上都達到歷史新高。

建大灣區金融中心 補風投體系短板

鄭永年認為,在外部風險逐漸加大的情況下,跨越「中等技術陷阱」對中國來說尤為重要,這就需要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來提升自身實力。那麼,新質生產力從何而來?「需要依靠新的『三駕馬車』,也就是基礎科研、應用技術轉化、金融服務。」在鄭永年看來,香港有着良好的基礎科研基礎,珠三角有完善、系統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整合起來在大灣區就可以解決技術科研、應用轉化的相關問題。「雖然香港一直在向『再工業化』方向努力,但珠三角在製造業領域的優勢,可以補足香港短板。珠三角還擁有一大批國家級和省級的工業實驗室,也具備轉化能力,這方面也可以彌補香港的不足。」因此,鄭永年認為香港的發展重點應該放在金融領域。

「就金融體制而言,缺失風投體系是中國科技進步最大的短板。」鄭永年指出,內地的金融體系是為實體經濟和社會經濟穩定服務的,較難產生類似西方國家那樣的風投體系。而這恰好是香港的優勢所在。因此,鄭永年建議中國應推動建立「雙金融中心」,即分別以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為中心,其中以上海為中心的金融中心,為實體經濟金融穩定服務,而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中心,則基於大灣區各個中心城市的「勞動分工」之上,通過融合發展構建一個可以跟華爾街競爭的金融中心。

直接使用香港標準更簡單快捷

對於香港如何更好地貢獻國家的新質生產力發展?鄭永年開出的「藥方」是融合。「融合不是要變成『1』,而是根據各自優勢來發展,最終形成統一大市場。」在鄭永年看來,近年無論是深圳前海、廣州南沙還是珠海橫琴,在灣區融合方面做得最多的是「+香港」「+澳門」,探索工作很艱辛,但又不夠系統。因此,鄭永年提出一個反向概念,就是「香港+」。他解釋說,無論是金融還是法律等專業服務領域,香港的規則和標準都是與國際接軌的,都是得到世界認可的。因此,相比起重新去探索建立一套能獲得世界各國各地區接受認可的規則和標準,直接使用香港標準更加簡單快捷。「如今有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及其他維護國家安全的相關法律,解決了安全問題,也使得直接套用香港標準具備了條件。」

國家六路強金融

1.強大的貨幣

2.強大的中央銀行

3.強大的金融機構

4.強大的金融監管

5.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

6.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

跨越「中等技術陷阱」 培養原創性技術是關鍵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近年來,中國各地政府紛紛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支持科技創新。鄭永年教授認為,中國要跨越「中等技術陷阱」,還需要在培養原創性技術創新能力和可持續技術升級能力上下功夫。

在過去數十年裏,中國被公認為「世界製造工廠」,「中國製造」享譽全球。但是,不能忽視一個現象,「中國製造」某種程度上只是「中國組裝」。應如何科學認識中國所處的技術水平,鄭永年認為,無論從供應鏈、產業鏈還是價值鏈等維度看,中國目前的技術大體上正處於中等技術水平。他分析說,一方面是中國缺失原創性技術,即缺少「從0到1」的技術創造;於應用技術領域,在「1-10」的刻度內處於「4-7」的位置,且缺少「8-10」的技術水平,即在很多領域還沒有達到世界頂尖水平,許多核心技術及關鍵零部件對外依賴度依然很高。

20世紀80年代以降的「超級全球化」推動了包括資本、技術和人才在內的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形成了今天人們所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時至今日,已經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包攬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所有技術,一個國家往往只能佔據產業鏈和供應鏈其中的一部分,並且努力往上爬,形成價值鏈競爭。鄭永年認為,「這一過程至少說明了兩點:技術的擴散是雙贏的,輸出國和輸入國都能夠從中受益;原創性技術是等不來的,需要依靠自己創造。」

近年來中央也愈發重視基礎科研、應用技術轉化和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正在尋求新質生產力的突破發展。鄭永年對中國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以日韓為例,指兩國在轉向技術原創的進程中也花了三四十年的時間,「中國也需要這麼一段時間,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鄭永年透露,今年他將帶領團隊進入「跨越中等技術陷阱」第二階段研究,聚焦人工智能、互聯網、生物醫藥等尖端領域。

金融強國建設 鞏固提升香港中心地位

今年2月,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錨定建設金融強國目標 扎實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文章。文章說,去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對這一目標進行了全面闡述,強調「金融強國應當基於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同時具備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即:擁有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

文章說,以更高水平開放增強金融發展動力。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精簡限制性措施,增強開放政策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加強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守住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線。

話你知|什麼是「中等技術陷阱」?

一個經濟體從低度發展到中等收入水平可以借助從發達經濟體擴散而來的技術而實現,但很難通過單純的技術擴散來實現從中等收入經濟體到發達經濟體的跨越。由於核心技術始終被發達國家掌握,一旦技術轉移的紅利被收割完畢,而發展中國家還未實現技術領域的技術水平提升,又不能成功從應用性技術轉型為原創性技術,那麼其經濟增長就會進入長期相對停滯的狀態。這,即是中等技術陷阱。

(來源:大公報)

相關報道:

專訪|鄭永年:助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 跨越中等技術陷阱 香港大有可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鄭永年:發展新質生產力 香港金融大有可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