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北上整車」已成為港人新一波跨境消費熱潮。由於內地車房收費較香港便宜兩至六成,吸引愈來愈多香港車主透過「港車北上」計劃,駕車到訪廣東省維修愛車。點新聞記者早前跟隨電動車主鄭先生,於一個周五的晚上,經港珠澳大橋前往內地整車。
鄭先生是比亞迪電動車的車主,經常透過「港車北上」,來往香港及廣東省,「平均每星期一次,有時較頻密,已經逐漸恆常化」。他透露,電動車較傳統油車節省成本,每公里電費約0.2至0.4港元,來回港珠澳大橋一次,大概幾十元,如果連同來回300元人民幣的大橋通行費,估計400港元左右就能往返,非常便宜。
周五一下班,鄭先生就直接駕車前往珠海口岸,晚飯選擇多了的同時,第二日中午維修的行程亦不會太趕。當晚,他選擇到珠海一間燒肉店大快朵頤,吃新鮮牛肉,又到附近的步行街放鬆,告別工作疲勞。
【車主頻北上維修 節省過萬港元】
鄭先生說,翌日(整車)的行程較簡單,已聯絡車房,安裝後下阻尼杆,屬底盤加固件的一種,約3000元人民幣,比起香港便宜近一半。除了加固底盤之外,鄭先生曾經在內地車房安裝避震器、配備汽車音響系統以及更換車鈴,全套裝備總共節省3萬港元,直言內地車房「相同技巧,相同品牌,價格是香港一半」。
翌日早上,鄭先生品嘗豐富早餐後,再駕車約半小時前往目的地。被問到會否擔心遇上「黑心車房」,他說,這類商家只佔少數,始終內地營商需要實名登記,犯法要承擔法律責任,事前又會到內地和香港點評網站或社交平台,留意客人對車房的評價,相信有關言論能如實反映商家的服務質素,減低香港車主「中招」的機會。
【遇上意外「白行一趟」 無損對內地車行信心】
鄭先生表示,內地車房普遍較香港專業,而且設備齊全和正規。例如,到內地為愛車貼保護膜,車房會有除塵、噴霧設備,反而香港地方小,很難提供類似服務;再者,內地師傅會專攻新能源汽車或傳統油車維修,就算是同一車種的師傅,都有屬於他們的汽車維修領域,令顧客更加安心。
遺憾的是,儘管鄭先生充滿信心,但車房卻因訂購的組件與車身尺寸有所出入,最終擾攘一個多小時後,需要同廠商溝通,重新發件。對於「白行一趟」,鄭先生未有感到無奈,認為問題出於廠商提供的零件,「或許是內地版和香港版不同,與店主無關」。
鄭先生指出,香港車房也有類似情況發生,差別在於香港駕車大概數十分鐘,「北上整車」則要花費近兩小時車程。他笑言,「北上整車」還可以趁機吃喝玩樂,要以一個整體套餐計算,「就算最終『白行一趟』,計算兩程車費的總開支都比香港整車便宜得多」。
【陸頌雄:一流服務體驗 「北上整車」熱潮不可逆】
同樣「北上整車」的,還有比亞迪電動車車主、立法會議員陸頌雄,他坦言「當時車轆塑膠色件損毀,香港代理表示無法即時報價,剛好有『港車北上』,內地原廠報價$260(港元),連工包料,我馬上二話不說,趁假期北上維修。」陸頌雄說,維修期間,他和家人在休憩區休息,有免費咖啡、奶茶、西餅供應,又有電子賽車遊戲給小朋友遊玩,是一流的服務體驗,直言「以香港價格大約一半,購買更優質的服務,難免會令人心動」。
的確,價格是很大的經濟誘因。陸頌雄解釋,普遍香港車房整車有分「熟人」與「生客」的價格,堪稱是「海鮮價」,對車主非常不公;相比之下,內地收費透明,給予消費者很大的信心。另一方面,內地師傅的維修水平較高,尤其是國家作為汽車生產大國,人才充足,掌握最先進的電動車維修技術和保養方案,因此,陸頌雄相信「北上整車」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港車北上」門檻低 港車通關量遞增】
翻查資料,粵港兩地車牌是首代港車自駕北上的方法,可經任何內地關口過關,惟配額緊絀,申請門檻較高,例如需要具備一定納稅額。相反,「港車北上」進一步放低門檻,允許香港私家車車主遞交所需文件後,就能申請經由港珠澳大橋來往香港與廣東省。
現時「港車北上」申請者每兩周接受一次登記電腦抽籤,每個工作天處理300宗申請。運輸署早前宣布,由今年6月起每個工作天處理的申請會提升至400宗。
若申請數量超過預設上限,便要進行抽籤。申請者只能在牌照有效期內逗留內地的廣東省,每次入境後不得連續逗留超過30日,每年累計停留不得超過180日。
隨着「港車北上」實施,香港單牌車出入內地的數字屢創新高。據報,今年以來,香港單牌車日均通關量超過3200輛次,是政策實施首月日均通關量的20.9倍,單日最高超過8300輛次;周末及節假日,港澳單牌車日均通關量超過1萬輛次,約佔口岸客車日均通關總量的七成,已經成為口岸最主要的跨境車輛種類。
【內地車房生意增兩成 港澳車各佔一半】
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統計,自去年1月1日「澳車北上」和7月1日「港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以來,截至今年3月24日4時,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單牌車已突破200萬輛次。
無論是「港車北上」,抑或是「澳車北上」,內地車房必然是政策受惠者之一。珠海市香洲金城達汽車服務負責人許先生接受點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港車和澳車的比例各佔一半,每日大概有3至5個港澳單牌車車主光顧,消費由數百元至幾萬元人民幣不等,令公司總體生意額增加20%。
【整車存隱憂 最怕遇「黑心車房」】
只不過,「北上整車」並非絕無隱憂。許先生提到,鄭先生的個案並非冰山一角,皆因同一型號的內地版和香港版有明顯不同,例如,在螺絲尺寸和距離等組件方面,有時需要另外向生產商訂裝及發貨。
除了鄭先生「白行一趟」的案例,過往亦不時有車主發生類似事故。執業大律師龔靜儀提及,曾經有車主被內地車房擅自改動行車電腦系統,事後寶馬車廠拒絕維修,車主被迫委託另外一間新界車房還原介面,亦有「黑心車房」故意把車輛交付日期,拖至「北上整車」30日逗留限期的最後一日,車主缺乏時間檢查,出現貨不對辦的問題。她提醒車主,本港對車輛維修極其嚴格,若然因未能符合法例要求而平白惹上官非,即使價格再平,都是得不償失。
【港法例嚴格 陳沛良提醒確保車保有效】
以香港法例《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為例,法例列明眾多有關車輛的構造及保養方面的要求,包括尺寸、重量、功率、制動效能、輪胎等。而《道路交通條例》第53(2)條也規定,任何人不得更改或致使或允許他人更改任何汽車或拖車,以致該車輛的狀況令該車輛在道路上使用時,會違反本條例有關其構造、重量、裝備、制動器、駕駛盤或車胎方面的任何條文。
當然,「北上整車」不一定等同違法,立法會議員陳沛良表示,這類消費熱潮並非新鮮事物,過去以商業車輛為主,近年受惠於「港車北上」,帶動更多私家車車主出入內地,維修愛車。他認為,「港車北上」的關鍵在於車主事後會否安排車輛到運輸署認可的檢驗中心進行驗車,「如果經確定符合政府標準,那北上整車是沒有問題」。
陳沛良補充,香港法例要求車主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以承保意外導致的第三者傷亡,最高賠償金額可達到一億港元,「基本上大部分情況足夠,除了少數特別個案,如九巴跌落汀九橋,釀成21死20傷,這類就應該不足夠」。他強調,保單有效是建基於車輛符合政府規定,「改裝後未有申報或驗車,是極其危險,因為會影響保單的可保障範圍,如果車主缺乏有效的車保,有機會觸犯法例,會被處以監禁及罰款」。
提起本港法例嚴格,陸頌雄舉例指,運輸署對汽車玻璃窗透光度有特定要求,如果車主貼隔熱玻璃紙,顏色過深,又未有申報,隨時會構成非法改裝,提醒車主「北上整車」的大前提是配合本港法例要求,以免貪一時便宜而誤墮法網。
【「北上整車」或加快港車房生意萎縮】
雖然問題多多,但「北上整車」確實亦有其可取之處。面對跨境整車熱潮盛行,陸頌雄認為,香港車房仍有一定優勢,「『北上整車』始終不方便,只要業界自強不息,提升技術,優化服務,令收費制度越趨透明,相信會有市民選擇留港整車」。
點新聞記者留意到,本地車房行業或有點萎縮,現時全港有約81萬多輛領有牌照的車輛,修理車輛的車房卻少於3000間,註冊車輛維修技工人數不到9000人。本地車房不單面對「北上整車」熱潮衝擊,電動車普及化也進一步扼殺行業的生存空間。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倡議高級經理王雲豪曾提及,電動車和傳統燃油車在設計、零件和維修需求上存在很大的差異。當今電動車的電池和高壓電部分基本上是一般車房的師傅無法處理的,當中包括維修零件的危險性、缺乏相應技術和設備檢測等等,即使可以實行,價格也會非常昂貴。隨着愈來愈多車主喜愛「北上整車」,本地車房的發展又會何去何從?會怎樣影響數以千計技工的飯碗?這些都值得政府以至社會各界關注。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視頻攝製:周楎、呂仁欽、Bins)
相關閱讀:
「港車北上」即日起同人同車可網上續期&無需抽籤 入來check吓申請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