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岩
立法會大會昨日就《2024年成文法(雜項規定)條例草案》進行首讀,針對一些不切合香港特區憲制地位的提法,在多條條例中作出簡單直接的適應化修改,以廢除若干條例中的有違香港特區憲制地位的過時條文或提法。直到回歸祖國近27年的此時此刻,市民才赫然發現,在香港的多項法例中,竟然仍保留着「女皇陛下」、「總督」這樣帶有強烈殖民色彩的字眼。
署理律政司司長張國鈞昨日表示,律政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提交《成文法(雜項規定)條例草案》,以綜合條例草案的方法,對多條條例有效率地作出修訂,且是屬於輕微、技術性及無爭議的修訂,但有助於更新或改善現行的法例,這樣可以免去為每一條只涉及少量修訂的條文,逐一申請提交法案檔期的需要。
根據草案,「女皇陛下政府」、「總督」、「維多利亞」、「立法局」等與英國管治香港相關的法律字眼均會廢除,例如《郵政署條例》(第98章),商經局建議廢除「英國郵政署署長」的提述,又建議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取代「總督會同行政局」;以「特區政府」取代條文中的「官方」(英文文本內的「Crown」)。
這實實在在是出乎所有香港市民、甚至完全出乎英國人意料與預期的姍姍來遲的修訂!
雖然基本法基於對全體港人文化生活習俗的尊重,允許保留並毋須修改香港具有強烈殖民管治色彩的街道及公共建築名稱,但這絕不意味着在香港以法治為根基的管治體系中,可以允許英國殖民管治色彩的表述長期存在,並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香港於1841年開始成為船堅炮利的英國殖民管治地,直到1997年回歸中國,前後歷時156年。期間歷經6位君主執政——維多利亞女王、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和伊麗莎白二世。香港不少地名和路名都與英國王室息息相關,包括維多利亞港、維多利亞山、皇后大道、域多利皇后街、英皇道、太子道、公主道等等。其中,維多利亞在香港冠名的地標都是在核心、極有標誌性之處,包括維多利亞港及維多利亞公園,具有宣示英國殖民治權的濃烈殖民意味。至於以剛剛去世的英女王伊麗莎白命名的更多達5處:伊利沙伯醫院、伊利沙伯中學、伊利沙伯體育館、伊利沙伯醫院路和伊利沙伯醫院徑。
也許是英國人喜歡寵物狗的緣故,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狗的習慣,一隻寵物狗在新到的所經之地,都會揚腿撒泡尿,有時甚至是可憐的點滴尿水,但這都不影響牠宣示屬地管治的強烈目的。這就如同香港的諸多街道公園,狗雖遠去,但是那種陣陣尿騷味,卻着實叫人孰可忍孰不可忍。
基本法立法的初心是在確保香港管治權必須無條件地回歸祖國的同時,能夠確保香港回歸過程平穩順利,在這方面,中央政府充分考慮到並尊重香港同胞彼時的切身感受,允許回歸後的香港一切不變,維持舞照跳馬照跑的自由市場運作方式。但這並不意味着在涉及國家主權治權的管治架構中,仍可以無限期地保留英國殖民管治的色彩。這不但有違基本法的初衷,也絕對不符合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
以維多利亞女王為例,在其執政的60年間,英國歷經工業革命,達致日不落帝國開啟殖民「輝煌」歷史的頂峰,通過船堅炮利的攻城略地燒殺搶掠,幾乎掠奪了全球一半的財富。1841年,英軍登陸香港。用武力逼迫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南京條約》後,割佔港島;1861年1月英軍佔領九龍半島,4月將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以當時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王命名為維多利亞港。
於1861年建成的伊利近街,是以伊利近伯爵1861年到香港而命名的,當年他指揮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燒毀圓明園,給中國人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痛與恥辱,之後更以全權公使身份,拿着火槍逼使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簽署了「北京條約」和「天津條約」,把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劃入英國統治。
1842年8月,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時,砵甸乍(Sir Henry Pottinger)是英方的全權代表,之後更因為為英國強佔香港的「赫赫戰功」,獲委任為香港第一任總督(1843年6月-1844年5月)。1843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簽署《香港憲章》,宣布香港成為英國殖民管治地,並委派砵甸乍為香港第一任總督,同時亦兼任香港駐軍總司令,1858年,港英當局將一條用石塊砌成的街道取名為「砵甸乍街」。並非誇張地說,砵甸乍街的每一塊石板,或若隱若現地滴着港九新原居民抗英義士的鮮血。
毫無疑問,基本法的立法原意必須得到遵循與貫徹,但是,對於給中國人民帶來歷史性傷痛與恥辱的、帶有強烈殖民管治色彩的標註性命名,也應該予以廢除更正。維多利亞港或因為舉世聞名,似乎不宜更正,但維多利亞公園甚至曾被行為藝術家打歪鼻子的維多利亞銅像,若果還堂而皇之地保留,是否是對中國人民的一種公然羞辱呢?至於指揮英軍攻佔天津、北京,火燒圓明園的伊利近伯爵,難道還應該讓中國人民繼續紀念這個強盜嗎?
雖然姍姍來遲,但總算是邁開了掃除港英管治色彩的法例字眼的開始,期望特區管治者,能夠切實履職擔當,履行維護國家安全國家主權國家尊嚴國家利益的憲制責任,全面檢討並盡快修訂法例中本該早就清除的「女皇陛下」等字眼,並適時檢討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殖民強盜的紀念命名,以徹底剷除民族恥辱痕跡。同為大英帝國殖民地的印度,為着徹底擯棄被殖民的屈辱痕跡,甚至動議修改廢除國名「印度」,香港居然迄今仍保留紀念以火燒圓明園的強盜伊利近命名的街道名稱,這種歷史屈辱絕對不應該也不能再世世代代延續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