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網快評|暫緩推行垃圾收費 回應民意做法務實

文/陳術

今日(27日)下午,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宣布暫緩推行垃圾收費措施,不會在8月1日生效。同時,未有再訂下實施日期。至此,爭議多時的垃圾收費計劃暫時放下,社會各界都表示支持政府決定,認為現階段不推行計劃是負責任做法。誠然,暫不推行垃圾收費,不代表環保工作「到此為止」,往後的環保教育工作還是要加強,處理生活垃圾問題仍然迫在眉睫。環保是全球大趨勢所在,即使今日暫緩推行垃圾收費,不同的環保工作不但要繼續,而且還需要加強。

政府報告顯示試行計劃成效低

自4月1日起,政府就實施垃圾收費「先行先試」,之後環境及生態局向立法會提交報告,發現不少參與試行計劃的居民反映政策擾民,商場商戶則表示「勞民傷財」,都建議延遲或取消計劃,甚至連政府合署的管理公司亦認為指定膠袋收費貴。其實,相關政策的目標在於減廢,但政府報告顯示,在試行的地方,只有個別試點減少了一至兩成廢物,「三無大廈」以至商場都無明顯變化;調查更指有七成住戶及六成商戶根本沒有改變過垃圾棄置量。

出現這種「沒有政策效果」的結果,似乎在大眾預期之內。今日政府宣布不在8月1日推行垃圾收費計劃,也是回應民意的務實做法。在試行計劃之初,點新聞記者就到一些指定屋邨、「三無大廈」及商場觀察,發現有「三無大廈」住戶連膠袋也未去領取,而商場商戶,根本就沒有多餘人手做垃圾分類及回收。由此觀之,如果政府還要立即推行相關計劃,可能只會流於形式,而欠缺實際。

做好公眾教育 多建焚化設備

不同界別人士就計劃作出不同的分析,但筆者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市民大眾環保、回收的意識尚未足夠,本身沒有分類、回收的習慣,一下子要完全改變習慣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放眼一些環保工作極為成功的地區,環保意識、回收習慣乃是由市民從小就教導,日積月累下,垃圾分類就成為習慣。此外,香港地少人多「住宅細」,某程度上亦妨礙了市民在家中為垃圾分類的空間。

故此,要做好環保、回收工作,教育而且從小教育好下一代是最根本的工作。放眼短、中期,香港需要替代方法去處理市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堆填區始終容量有限,生活垃圾焚化發電的設施,就成為理想的選項之一。

根據公開資料,本港第一座生活垃圾焚化爐預計於明年投入服務,每日可處理3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而籌備中的第二座焚化爐,預計每日可處理約6000公噸廢物,但香港每日平均處理超過1.5萬公噸送往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與建築廢料。筆者認為,香港還需要第三座生活垃圾焚化爐,最理想目標,就是香港能夠實現「零堆填」,甚至借焚化生活垃圾發電。在未來,特區政府要帶領各界,一方面做好公眾教育工作;一方面更積極處理生活垃圾,通過垃圾焚燒發電等形式「變廢為寶」,減少甚至不再佔用堆填區。現時內地大灣區城市的經驗,就相當值得香港借鏡。

相關閱讀:

(有片)官宣!垃圾收費暫緩實施

講真D|垃圾收費何去何從?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網快評|暫緩推行垃圾收費 回應民意做法務實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