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垃圾收費計劃因準備不足、回收配套有待完善,過去一段時間引起社會各方廣泛議。政府昨日宣布,考慮市民對實施垃圾收費存在很大保留等原因,決定暫緩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並將推行一系列工作,包括未來一年會加大回收配套、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公屋戶免費派指定袋半年等,明年中向立法會匯報政府工作進度,研究優化計劃。政府強調仍有其他方法,確保不會「垃圾圍城」。
市民紛紛表示,政府重視問題,順應民意,值得點讚;有物管公司建議,繼續加強教育,做好回收配套「落地」;零售及餐飲業界相信,消除因垃圾收費引起的顧慮後,業界可以全力拚經濟、拚發展。
兩度押後的垃圾收費計劃,經過兩個月「先行先試」,政府最終宣布暫緩。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昨日在立法會相關委員會解釋,基於六大因素決定暫緩,並且不設新的推行日期,原因包括:不同調研顯示市民對垃圾收費有很大保留、社會回收文化根基不足、回收設施覆蓋仍然有限、法例訂明的收費方式給人錯覺以為政府為增加收入、法例令前線清潔員工作量和壓力大增,加上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因此決定暫緩實施。
卓永興承認,要改變700多萬市民的習慣,不可急於一時,處理減廢回收需按部就班,屬於長期工程,政府將會在2025年中,向立法會相關事務委員會匯報工作進度、市民對減少固體廢物的參與程度,以及政府的看法。
未來一年加大回收配套
政府暫緩實施垃圾收費,同時宣布未來一年,加大回收配套,採取多項措施包括:一年內在全港公共屋邨、大型私人屋苑,增加廚餘回收設施數量一倍,並增設一百個廚餘回收流動點,又在100個垃圾收集站設廚餘收集點;現時在各區的「綠在區區」回收場所,將延長營業時間,收集點也由200個增至800個,並研究電子積分可兌換購物券。
另外,下月一日起的六個月內,將向公屋住戶,每月免費派發20個指定袋;私人屋苑物管業界若承諾做好回收分類,並簽署《減廢回收約章》,也可獲免費指定袋。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政府重視減少固體廢物的初心從來沒有改變,將會繼續努力在社會推動減少廢物及分類回收,「先行先試」計劃提供很多有用資料,過往幾個月的討論,不少市民實踐廢物分類及回收廚餘,過往幾個月的工作沒有白費。
社會需要時間了解適應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餐飲業界支持環保,但指定袋政策,只着眼於「收費」,並未真正達到源頭減廢的效果,實際操作上,商戶或因此要使用更多膠袋,但產生的廚餘及垃圾,卻在未有完善的回收設施,實際操作上導致「錢就用多了,卻不能增加回收量」。他形容,政府暫緩垃圾收費,業界終於可以舒一口氣,可以消除疑慮,有更多條件做好生意,全力拚經濟拚發展。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會長鄭玉琴表示,垃圾收費措施影響全香港市民,社會各界需要充分時間了解、準備及適應,欲速則不達,足夠的宣傳教育與回收配套,能夠提升公眾支持度,條件成熟才全面實施垃圾收費會更加暢順。
垃圾收費推行多番調整
2005年
首次提出垃圾收費
2012年
諮詢公眾,當時目標在2016年實施
2017年
首次提出指定垃圾袋,每公升0.11元
2018年
向立法會提交相關草案,但會期完結前未完成
2021年8月
立法會三讀通過條例草案,展開18個月準備期,計劃2023年底全面推行
2023年7月
衞生業界反映年底清潔人手不足,政府宣布押後至2024年4月1日實施
2024年1月19日
因應社會爭議,宣布分階段實施垃圾收費,首階段4月1日起先由政府部門「先行先試」,8月1日起全面實施
2024年4月1日
在14個試點推行「先行先試」,收集數據及意見
2024年5月27日
「先行先試」反映未有條件實施垃圾收費,宣布暫緩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將增加回收配套設施等,2025年中再向立法會匯報
大公報記者整理
最佳出路|加快建設焚化發電 目標:2035年「零堆填」
垃圾收費暫緩,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強調,減廢回收只是整個廢物資源管理的一部分,政府正加快建設現代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第一期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將於明年投入服務,並確保2035年會停止使用堆填區處理垃圾,當局亦正探索推動大灣區廢物資源處理一體化,共同發展綠色產業。
轉廢為能更環保
香港現時每日產生約逾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大部分垃圾會送往香港三個堆填區,政府正全力發展先進高效的現代轉廢為能設施網絡,以擺脫依賴堆填區處理廢物,包括在石鼓洲旁興建中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一期(I·PARK1),預計將在明年投入服務,每日可處理3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
至於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二期(I·PARK2),預計每日可處理約6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上述兩個轉廢為能設施投入運作前,仍需繼續使用新界西堆填區和新界東北堆填區以處理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謝展寰早前提及,政府目標是透過多項減廢及回收措施,配合轉廢為能設施,可以滿足香港長遠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需要,從而達到在大約2035年「零廢堆填」的目標。
(來源: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