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華為的鬆弛感

文/王妮娜

百聞不如一見。筆者久聞華為的奮鬥者文化。近日參觀華為在深圳的辦公區域——此處略去關於企業標語、建築物、員工精神面貌的宏大敘事,僅表晚上八點半的加班餐:種類豐富,從小龍蝦到饅頭到燒烤等等,只要你想到的都囊括,由不同供應商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提供。華為則根據員工選擇結果,持續考核供應商質素,定期淘汰,形成競爭態勢。「星光集市 味你而來」,當筆者在華為科技園,置身於忙碌的備貨供應商群,讀到其中一間供應商印在加班餐外包裝上的八字廣告語,鬆弛感陣陣來襲,這種鬆弛感會不會就是為外人津津樂道的華為奮鬥者文化的根基和底氣?

這幾年應該是華為最不鬆弛的時候。美國制裁對公司業務的掣肘,從公司2020年到2022年財報顯示的營收和淨利潤增幅斷崖式下跌一目了然。苟富貴勿相忘。當公司處於高速增長期,加分紅漲人工,這是回報奮鬥者汗水最直接的物質形式之一。一旦面臨系統性風險帶來的經營惡化,尊重和關愛員工、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如何在降本增效的壓力下,還保持脈脈溫情呢?2021年在業務大受中美貿易爭端影響下,華為拿出500億人民幣為員工加薪、分紅。耐人尋味的是,2023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重回7000億元大關淨利潤870億元,同比提升144.5%;今年第一季度華為淨利潤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5倍。華為此時每股份紅卻相較去年同比下降6.83%。這種緊時鬆、鬆時緊不知道是不是華為企業文化鬆弛感的藝術?

當然,華為也在裁員。對比今年越演越烈的大廠裁員潮,華為的裁員在幾年前已經啟動了,且十分平穩。過去兩年裏,華為在進軍新領域的同時也在收縮合併一些業務。一方面2023年公司財報數據樂觀,另一方面,華為收益分布中,超過53%來自出售榮耀業務和伺服器業務的收益。此外,華為2023年錄得高達7560億的負債總額和3084億的借款總額,創新高。高科技產業的人才向來是核心競爭力,如何既降低人力成本,又給企業高速發展儲備人才池?華為提出了人才堤壩的概念。兵分四路(高管、主管、專家、專業人才),其中佔據華為員工80%以上的專業類,不需要承擔決策責任,不需要頻繁輪崗和流動,只要按照規範和流程完成工作,保證品質和效率,就可以長期穩定地工作,不受末位淘汰的壓力,此序列為華為依然需要的資深專業員工提供了鬆弛感選項,代價是收入相對下降。相比大多數企業推出的降薪裁員方案,華為的人才堤壩策略,無論從宣傳效應還是從員工的心理感受上都顯得更絲滑。

華為企業文化的鬆弛感就是一家企業對員工的尊重感。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筆者的同學有不少佼佼者投奔尚未成氣候的華為。其中一位服務華為24年至今。以華為奮鬥文化色彩濃郁的淘汰機制,留下來不易。但華為能留住一個女性黃金24年更不易。先不問究竟是什麼樣的企業文化成就了一個優秀的民營企業,筆者只問閨蜜:你為什麼畢生服務於華為?答:被尊重感。

道聲尊重不容易。尤其是在現今的宏觀經濟環境下,許多企業降本增效,裁員降薪。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在效益滑坡、僧多粥少的艱難處境下,有些企業連遮羞布也扯下了,今天談話明天走人的故事不新奇。有些企業被裁員降薪的負面纏身,三天兩頭危機公關發澄清聲明,或許可以從華為企業文化的鬆弛感中學到一些改善方法。

2023年年報的封面上,華為選用了一副春暖花開時節旅人為眼前的雪山美景振臂歡呼的照片,媒體評論這體現了華為撥雲見日的鬆弛感,但這或許也是華為在暗示,未來有新的雪山等待攀爬,這是奮鬥者的召集號角。

相關閱讀:

生活中的傳播學|如何讓AI相信我16歲

生活中的傳播學|香港推廣需要一個故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華為的鬆弛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