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良言深聲|善用暫緩時間完善配套 讓垃圾收費真正落地

文/梁秉堅

原訂於2024年8月1日實施的垃圾收費,自推出以來一直爭議不斷,日前特區政府因應早前進行的「先行先試」結果,宣布暫緩有關措施,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務實的決定,體現出特區政府對民意的重視,以及對整個政策推行成功的謹慎考慮。

堆填區將飽和 源頭減廢刻不容緩

實施垃圾收費是政府推動香港邁向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步。隨著本港的三個堆填區將於2030年飽和,強化源頭減廢已成當務之急。政府透過對廢物產生者徵收費用,鼓勵他們改變不環保的生活習慣,從而達到減少廢物的目標,因此,政府提出實施垃圾收費的政策本意是正確的。

然而,在早前實施的「先行先試」時揭示出垃圾收費在實際操作上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市民對垃圾收費普遍存有抗拒情緒、回收文化基礎薄弱、分類回收設施和服務不足、以及加重前線清潔人員工作負荷等。這些事實清楚地表明,香港要真正推行成功的垃圾收費制度,還需要進一步的準備和完善。

暫緩不等同「壽終正寢」

不過,暫緩實施並不等同於放棄。筆者認為首先要防範的,就是市民大眾可能會誤以為垃圾收費政策已經被完全擱置。事實上,源頭減廢是需要市民養成長期習慣,筆者認為政府必須趁暫緩期間,集中精力加強公眾教育工作,持續讓市民了解實施垃圾收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培養他們的回收意識和習慣,並強調這只是暫時性質的延遲,市民仍須做好準備。

同時,政府亦須著手完善相關的配套措施。筆者樂見政府表示未來一年將加強回收設施的覆蓋面,包括將設立100個廚餘回收點、「綠在區區」回收點由200個增至800個、6月1日起向全港公屋戶每月派發20個免費指定袋等等。為了讓市民看到政府的誠意和決心,筆者認為政府長遠還須研究提供更多稅務優惠等誘因,甚或為私人樓宇提供更多回收便利,以鼓勵市民做好減廢工作。

倡擴大「先行先試」覆蓋範圍

再者,筆者留意到政府在早前試行垃圾收費政策時,有部分參與用戶在指定垃圾袋使用率上並不理想,特別是「三無大廈」僅約20%,反映市民確實需要時間適應新政策。筆者認為政府應善用這段時間,進一步擴大「先試先行」計劃的覆蓋範圍,持續推動公眾參與,讓更多市民有機會親身體驗政策的效果。

總括而言,政府暫緩實施垃圾收費,固然暫時無法達成減廢的預期目標。但從長遠來看,卻為打造香港的可持續發展藍圖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讓政府更好地準備未來整體廢物管理策略。除了前述的公眾教育、回收網絡建設等,政府還應該積極推動垃圾焚燒發電等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資源回收再利用產業,真正做到「變廢為寶」。只有在這些基礎設施和配套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垃圾收費政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發揮應有的成效,為香港譜寫出一個綠色、低碳的美好未來。

(作者為新家園協會社區發展總監、深水埗區議員、註冊社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良言深聲|善用暫緩時間完善配套 讓垃圾收費真正落地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