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入境處總部告別灣仔 員工話當年

服務市民34年的灣仔入境處總部完成歷史使命,今日(11日)起搬遷至將軍澳寶邑路。

入境處昨日發布短片,告別灣仔總部,並指入境處總部將會在將軍澳繼續為市民提供最優質及貼心的服務。影片中,多名職員憶述在舊總部工作的點滴,分享對新總部的工作期望,強調即使地方變動,但不變的是服務市民的初心。

入境處表示,自1990年起入境處以灣仔告士打道七號為家,不經不覺經歷了34個寒暑。處方衷心感激同事的熱誠和拚勁,以及市民的支持和鼓勵,讓灣仔入境事務大樓盛載大家滿滿的回憶。處方指,由今天起,入境處總部正式搬遷至將軍澳寶邑路61號,繼續為市民提供最優質及貼心的服務。

見證每一本護照的誕生

影片介紹多位於灣仔入境處總部服務多年的職員。在入境處工作36年的入境處副處長戴志源表示,每當有新處長上任,都會在大樓大堂的「入境事務大樓」字下會見傳媒,所以即使這裏並非特別華麗漂亮,但非常有代表性。惟隨着部門發展,組別及同事數量越來越多,很多辦公室不夠用,所以有必要搬去新地方,可有更多地方供使用。他表示,地方一直在變動,但不變的是大家仍有着服務市民的初心,到了新總部,他仍然期待,亦相信會繼續在那裏維持最貼心的服務給予市民。

服務市民36年的文書助理黃慧齡負責特區護照的品質鑒定,她覺得在大樓工作很特別,因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見證到每一本護照的誕生,她表示會確保每個市民要拿着一本質素有保證的旅遊證件安心地去旅行,認為這是一個重大責任。

期待給市民更優質服務

服務市民23年的總入境事務助理員蘇富明表示,每天早上7時45分,會與同事步操到地下旗杆位置,確保每日準時8時可以升到國旗及區旗。每日的升旗象徵着每日新的開始,作為入境處的一分子,每日要謹守崗位、服務市民。

服務市民16年的大樓保安主任賴遠聰Steven指,他們的職責由大清早開始,7時開閘讓市民進來排隊,8時讓市民上去做各項申請。他指數年前,外傭來申請簽證人數眾多,最繁忙時,早上7時前已有二、三百人排隊。

服務市民八年的入境事務主任江迦璇平時負責管理人流秩序她指暑假期間,往往都是新領護照的高峰期,指「多得同事在入口處做好分流工作」,令運作更加暢順。她期待新的總部給市民大些空間、多些自助機,可提供更優質、更貼心的服務。

服務市民七年的入境事務主任張凱旻表示,以前每日都有很多申請人前來等候領取簽證,指部門都有因應情況調派更多同事幫忙,但辦公室始終位置有限,所以很期待可以搬去新總部工作,更有效率地服務廣大市民。

話你知|成立逾甲子 第四次搬家

入境處自1961年成立以來,先後兩度在中環、尖東及灣仔設總部,總部搬遷至將軍澳是第四次搬遷。入境處總部搬遷後,灣仔入境事務大樓連同毗鄰的稅務大樓、區域法院,日後將重建成為甲級寫字樓、酒店設施,連通往灣仔會展。

灣仔入境事務大樓於1989年下半年落成,樓高177米,共49層。大樓內有入境事務處總部、創新科技署、審計署、內幕交易審裁處、庫務署、運輸署及水務署等多個政府部門。早於2008年的《財政預算案》,政府已提出將灣仔包括入境事務大樓、灣仔政府大樓及稅務大樓,這三幢政府辦公大樓中的政府辦公室分階段遷出,以騰出黃金商業用地。

城規會去年通過灣仔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修訂,把涵蓋灣仔政府大樓、稅務大樓、入境事務大樓、港灣消防局、告士打道花園和部分港灣道的用地,改劃為「展覽中心及商業用途」地帶,作綜合發展,設有會議及展覽設施、酒店和辦公室等。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入境處總部告別灣仔 員工話當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