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中電:抓能源轉型機遇 助港實現碳中和

羅嘉進表示,大亞灣核電站至今總共輸送至香港的電量超過3128億度,足夠供應全港270萬家庭25年的用電需求。(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攝)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將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少50%,減碳成為各行業投資及轉型的巨大機遇。本地發電是最大的碳排放源,佔總排放量約66%,要達至香港減碳目標,能源轉型是關鍵一環。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提到,大亞灣核電站對香港在能源安全和減碳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未來將抓緊香港實現碳中和的機遇,借鑑大亞灣核電站的經驗,為香港在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作出貢獻。

羅嘉進在訪問中提到,今年是中電在香港營運的第123個年頭,在過去一百多年裏一直與香港並肩同行,共同發展,服務香港。集團始終致力於保持電力供應的高可靠性,並在減碳方面穩步前進。此外,中電的電價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其中一個重要支柱是大亞灣核電站。今年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年份,因為今年是大亞灣核電站向香港供電的第30周年。

售電量倍增 碳排放量減逾90%

羅嘉進表示,大亞灣核電站對香港而言,在能源安全和減碳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電已經開始在全球環保和減碳方面取得領先地位。具體來說有兩點:首先,在1994年,中電是香港第一家引入核電的公司;其次,在1996年,中電成為香港首家引入天然氣發電的公司。這兩個「第一」分別意味着中電引入了零碳的核電和低碳的天然氣,這對香港的減排工作作出貢獻。

他提到,從1990年到今天,中電的售電量翻了近一倍,增長了超過85%,但總體而言,碳排放量卻減少了超過九成。這意味着公司在碳和微塵粒方面的排放量大幅減少,在這30年間作出了顯著的進步。

貸款建中國首座商用核電廠

羅嘉進指,這一切得益於集團不斷引進更為清潔的燃料,同時在電廠運作中安裝了更多清潔裝置,並使用更環保的煤和天然氣,以及核電。因此,大亞灣核電站自1994年開始運作,對集團來說非常重要。當時,它由中電和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即今天的中廣核的前身)合資建設。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第一座商用核電廠,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之一。

當年中國的經濟實力、資金和外匯儲備都處於起步階段,大亞灣核電站總投資額佔當時中國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這個項目引入了許多創新的機制和模式。當時的機制是「貸款去建設,售電去還款」,這是一種共同興建的模式,因為當時中國的外匯儲備資源有限,因此需要貸款來完成項目。貸款需要有還款能力,而還款能力則依賴於香港對電力需求的高度可靠保證。

今年適逢大亞灣核電站進行第三個十年大修計劃。(資料圖)

每隔十年大修 壽命可逾60年

此外,中電與國家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早在1979年,中電就開始向內地售電。隨着內地經濟和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中電與內地共同發展大亞灣核電站,大部分電力供應香港,一部分則供應廣東。

羅嘉進補充,大亞灣核電站使用壓水式反應堆技術,若保養良好,使用壽命通常可長達60年,有些甚至可達80年。大亞灣核電站定期進行維修保養,每十年更會進行大規模維護,今年適逢大亞灣核電站進行第三個十年大修計劃,進一步提升其營運效益,延長其運行壽命。特區政府淨零發電減碳策略

過去30年,大亞灣核電站總共輸送至香港的電量超過3,128億度,足夠供應全港270萬家庭25年的用電需求。羅嘉進表示,這種「專廠專線」的模式,不僅使得清晰的產地和穩定的供應得到保障,也讓中電通過參與管理和運作,進一步提高了核電供應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中電取用了大亞灣核電站80%的出產量,核電在中電燃料中的比例約佔三分之一,對全香港而言大約是四分之一。這意味着每年避免了750萬噸的碳排放。「專廠專線」輸送核電的方法,使得供電可靠、環保且價格穩定。

核能的發展在全球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中國內地在這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內地有56台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另有26台在建核電機組,這使中國成為全球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因此,在中國內地甚至全球,核能也在減碳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香港碳中和路線圖。(來源:香港文匯報)

政府目標2035年零碳能源佔60%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的氣候行動藍圖,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並力爭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羅嘉進認為,核能的優點在於其可控性,例如香港白天用電多,晚上用電少,可以由此控制核電的發電量。政府目前的目標是將零碳能源(包括核電和可再生能源)在2035年達到60%至70%的比例,以便在2035年實現減排50%的目標。

大亞灣核電站一直以「專廠專線」的概念運作多年,「專廠」意思是指零碳能源的來源已經清楚確定;「專線」則是指有一條輸電線路直接連接到香港,這樣可以保證可靠性和可追溯性。大亞灣這種「專廠專線」的模式非常有效,因此未來香港若想進一步減碳,應該考慮多引入核電。

香港2030年前要大幅減少燃煤發電。(來源:香港文匯報)

積極配合港減碳路線圖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將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少50%。既然核電對「減碳」目標助益極大,同時亦能提供可靠,且價格穩定的電力供應,市場自然關注能否複製大亞灣模式,再建核電廠。羅嘉進表示,集團正與香港及內地政府,以及內地相關能源企業探討新的能源資源,如今談論這些為時尚早。然而,考慮到距離2035年只有大約10年的時間,加上預計香港未來電力需求將呈現平穩增長,集團確實需要開始發展和推動減碳。

基於大亞灣核電站的成功案例,他認為可以與內地企業、中央政府以及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溝通,共同開發更多的核電資源。這樣能夠有效實現香港未來的減碳路線,同時提高能源效能。

另外,香港的減碳路線圖相當清晰,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減少煤炭發電,增加天然氣發電,因為天然氣發電的碳排放比煤炭發電減少一半。目前,集團已經完成了這一階段,增加了天然氣發電量。兩台新的天然氣機組已經建成,離岸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也已完成,這樣就有更多天然氣燃料進行發電。

第二階段,到2035年需要將零碳能源的比例從25%提升到60%至70%,這主要依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第三階段則是考察其他綠色能源的可能性,例如綠氫或碳捕獲技術。碳捕獲技術是指在發電過程中捕捉排放的碳而不讓其進入大氣層。

(來源:香港文匯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電:抓能源轉型機遇 助港實現碳中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