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兒童合唱團之父」離世 葉惠康家族四代的粵港情緣

香港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葉惠康離世。(葉氏兒童音樂實踐中心FB)

文/蔣湖

日前,香港作曲家、指揮家、著名音樂教育家葉惠康仙逝,享年94歲。消息經由其親手創辦的葉氏兒童音樂實踐中心公布,有關追思會安排亦將稍後公布。

葉惠康1930年12月出生於廣州一個基督教家庭。早年就讀廣州培正中學及北京燕京大學音樂系,畢業於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

葉惠康可稱香港古典音樂教育的播種者,對香港音樂教育貢獻甚偉。其音樂事工可分兩段:一是在浸會大學從事音樂教育30年。

其1962年起即在浸會教授音樂欣賞課,並負責發展合唱團,訓練學生於每年的基督教大學周會上合唱。他又增設音樂理論、合唱課,幫助學生組織樂隊,代表書院作公開演奏。1973年,浸會書院音樂藝術系(今浸會大學音樂系)正式成立,葉惠康出任系主任,直至1992年榮休。期間葉曾兼任浸會文學院院長,1993年獲委任為浸會學院校董,見證浸會學院升格為大學。任職期間,葉惠康還曾組織女聲合唱團和基督徒詩班,並應邀赴海外作巡迴演出。

葉惠康對香港音樂事業的第二大貢獻,是他於教職外畢生致力於古典音樂的教育、推廣及普及工作。他曾先後創辦香港兒童合唱團、泛亞交響樂團、葉氏兒童合唱團、香港兒童交響樂團等團體,被譽為香港的「兒童合唱團之父」。1987年,他獲推為國際兒童合唱及演藝協會永遠名譽主席,1999年再度出任該協會主席至2002年。

畢生從事音樂教育,葉惠康的願心及成就亦獲得社會認可。2017年11月,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向葉惠康頒發「CASH音樂成就大獎」,表彰其音樂才華及對香港音樂界的重要貢獻。2021年7月1日,葉氏獲頒銀紫荊星章。2023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終身成就獎」。

禮使人定,樂使人安。葉惠康先生以高齡離世,離開之際,家人在側、兒孫滿懷,學生桃李滿天下,一生功德圓滿,可稱無憾。而在他畢生音樂事工之外,其個人命運沉浮、一家三代服務社會的成就,與粵港的奇妙緣分,亦值得記載。

圖為位於何文田的香港培正中學及培正小學。(點新聞記者攝)

葉惠康家族與培正中學有不解之緣。其祖父是台山籍華工,晚清時曾赴舊金山做工,聽到福音後信奉基督教,是葉家第一代基督徒,回國後在廣州傳道。父親葉培初畢業於1889年創辦的廣州「培正書院」,後在醫學院受訓成為醫生,曾獲獎學金赴日本京都大學進修醫科。曾任培正校董會主席兼校醫、同學會會長。

因葉父身兼培正中學及培道中學校董之關係,葉家九名子女,男孩一律入讀培正中學,女孩則入讀培道女校。1938年,因日軍侵華,廣州培正中學遷至澳門,葉惠康成為該澳門分校的首批學生,一路讀至1949年高中畢業。

葉家子女皆習音樂,葉父亦有拉鋸琴的習慣。葉惠康自小習大提琴及鋼琴,對音樂懷有濃厚興趣。成人後勵志從事音樂,報讀北京的燕京大學音樂系並獲取錄,主修作曲。燕京大學停辦後,部分學生被轉至中央音樂學院繼續學習,其中包括葉惠康。就讀期間,葉獲時任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同為廣州培正中學校友的作曲家及小提琴家馬思聰青睞,曾被計劃安排到蘇聯深造。

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葉惠康被劃為「右派」,翌年與妻子被發往湖北勞動改造。葉分派到江漢平原上的潛江縣從事農業勞動,耕田,採摘棉花,由於營養不良,體重一度由164磅暴跌至88磅,更曾萌生自殺念頭。勞動改造1年半後,葉被分配到武漢音樂學院執教,1961年獲摘「右派」帽子,及後成功申請移居香港。

抵港後,1962年葉惠康得以到浸會工作,亦是校友之故。時任香港浸會書院校長林子豐,是銀行家、浸信會教育家,曾擔任澳門及香港培正中學校長,賞識葉惠康為人。而1971年接續林子豐就任浸會書院第二任校長的謝志偉,來自澳門謝利源家族,早年亦就讀澳門培正中學。

「一粒麥子落在地下,如若不死,仍舊是一顆;若是死了,就會結出許多籽粒。」這是一段家族數代成員以信仰、善心、篤行、辦學、行醫義舉,撒播種子,服務社會,從而廣結良緣,收穫果實的動人故事。在這兩位校友校長的扶持下,葉惠康由此在浸會扎下根來,畢生服務香港音樂事業。

贈人玫瑰之手,歷久猶有餘香。葉惠康的妻子亦為燕京大學音樂系校友,鋼琴家,二人婚後育有三女。三女皆繼承父葉,在音樂領域各有成就:長女葉羨詩曾於美國洛杉磯成立葉氏兒童合唱團,2000年返港後為葉氏兒童音樂實踐中心開設兒童音樂劇團,後擔任該中心副音樂總監;三女葉亦詩則活躍於美國歌劇界,1998年回港後擔任歌劇練唱指導,為歌劇演員排練及伴奏,後加入香港歌劇院出任首席練唱指導;次女葉詠詩為指揮家,曾就讀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獲頒小提琴及指揮雙碩士學位。曾任香港管弦樂團駐團指揮,2002年至2020年間任香港小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及指揮。

廣州交響樂團現場演出,指揮余隆。(資料圖片)

人與人的相逢,往往是奇妙際遇。葉詠詩1960年出生於廣州,曾於1990年代後期擔任廣州交響樂團首席客席指揮及音樂總監,在當時我國音樂界風氣尚未大開之際,葉詠詩銳意進取,引入了音樂季即年度演出計劃概念,從此佳音頻傳,惠及廣州音樂愛好者。

行筆至此,筆者要藉此文緣向葉惠康先生致謝,是他的愛心和善舉,在際遇的奇妙作為下,讓美妙的音樂種子播遷四方,在荒野中撒下子粒。筆者此時正由北方移居羊城,正好成了葉詠詩音樂計劃的受惠者。

這是葉惠康的人生經歷,亦是一個華人家族四代在台山、廣州、香港、美國、世界繁衍生息、生根發芽的傳承故事,也是香港和祖國內地命運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一個小小縮影。今天寫文章紀念他,除了緬懷他的音樂事工,瞻仰他的成就,亦是感念他和他家族由香港這個東西文化交匯之地生發而出的際遇和作為。謝謝,葉先生安息!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兒童合唱團之父」離世 葉惠康家族四代的粵港情緣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