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觀察|35+顛覆政權案戴耀廷一方求情 法官質疑「人人都說自己不是首要分子」

【點新聞報道】「35+顛覆政權案」的審訊已進入尾聲,45名罪成被告由今日(6月25日)起分批求情。筆者作為經歷該案開審全過程的前線記者,深深體會到過去三年的前後對比,深刻意識到維護國家安全帶來的安穩來之不易,社會各界要倍加珍惜。

「35+顛覆政權案」已進入尾聲。(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回顧三年前,顛覆政權案連續多天「馬拉松式」開審,儘管當時香港國安法已經生效,但社會尚未完全回復平靜,一些別有用心人士仍然挑戰法律及秩序。當時西九龍裁判法院每逢開庭就會變成「臨時戰場」,大批黑衣人聚集,高叫不同的政治口號,警方加緊增援,甚至舉起紫旗,警告在場人士離開。

事實上,報道新聞從來不是易事,許多愛國愛港新聞從業員為了給讀者最新、最快、最準確的資訊,經常要走上前線,出入示威者與警方對峙的場合。在黑暴時期,當時有師兄苦口婆心,提醒後輩要時刻準備兩張證件,情況不對時,要換成其他證件,如果不幸被毆打,要確保同事的生命沒有危險,另一方面要全程拍攝記錄示威者的暴行。沒錯,記者那年29歲,算是「半途出家」,在社會最動盪的時候成為愛國愛港的媒體記者。

2021年大批黑衣人聚集法院外,高叫不同的政治口號。(點新聞圖片)

記者並非法律背景出身,每日要將法官與大狀團隊之間的對話一一記錄,又要趕及到法庭地面採訪議員和家屬,向上司匯報最新的情況。那時候聽審,幾乎過着每晚回家休息三至四小時之後,翌日早上7時或之前抵達西九龍裁判法院,非常疲累。

如今法庭內外已經有明顯轉變,筆者多次到法庭採訪,已經很少見到「旁聽師」、「追車師」等人的蹤影,幾乎沒有人在庭內喧嘩,亦沒有人衝上馬路拍打囚車,場面較昔日平靜。

筆者又留意到,旁聽人數大幅下跌,或許反映戴耀廷等人的政治影響力已不及從前。曾經有朋友說,香港已經脫離昔日的政治狂熱,「比起『35+顛覆政權案』,香港市民更關心垃圾收費等政策」。與此同時,今日只有少量外國領館職員到場旁聽;相反,三年前「35+顛覆政權案」開審時,歐盟、英國、美國、德國、荷蘭、加拿大、瑞典、澳洲等地都有派代表旁聽。或許,再過幾年,西方國家的政治人物會陸續遺忘這些反中亂港分子。

現在的西九龍裁判法院,未有示威者聚集。(點新聞記者王俊傑攝)

本來,筆者以為可以聽到戴耀廷代表大狀各種求情的理由,但事實與想像有出入。高等法院法官李運騰引述有辯方代表求情陳詞聲稱,非法「初選」組織者不算「首要分子」,只有成功當選進入議會、落實案中串謀、否決《財政預算案》的議員才算。

代表戴耀廷的資深大律師聲稱,戴耀廷不屬於「首要分子」,稱他沒有做過「無差別否決」行為,亦無指示、控制其他人否決財政預算案,戴耀廷一方認為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前,戴自認為非法「初選」計劃是合法,並稱戴之後的角色有限,認為戴只屬於「其他參加者」,應以3年為量刑起點,考慮他認罪,最終判囚2年。法官則擔心,人人都說自己不是「首要分子」,控方又可能會上訴,很大機會要在司法程序花費更長時間。

簡單總結,這次重回法庭,跟進35+顛覆政權案被告的求情和判刑,不單是有始有終,見證這次事件的開始到落幕,也讓筆者從另一角度感受到:如果國家及地區不安全,即使是法庭內外,也可能難得安寧。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相關報道:

(有片+多圖)35+顛覆政權案5被告今求情 戴耀庭時隔兩年首露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觀察|35+顛覆政權案戴耀廷一方求情 法官質疑「人人都說自己不是首要分子」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