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灣區大號地鐵」貫通滿月 周末客流量達10萬

大灣區廣佛南環、佛莞城際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首尾相連,站台數量達到30多個。(點新聞記者盧靜怡攝)

【點新聞報道】今日(26日),正值廣佛南環、佛莞城際、佛肇城際、莞惠城際四線貫通滿月,「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聯合採訪團今日走訪城際線的廣州番禺站。該城際線站點整體裝修風格類似地鐵站,列車亦站站停,運行模式亦如地鐵。在開闊的站台層走訪時,有香港行家笑言站台「大到可以跑步」。廣東城際鐵路運營有限公司車服中心主任工程師張巧告訴採訪團,城際線四線貫通滿月,客流量大幅增長,周末客流量更達10萬人次。

廣東城際鐵路運營有限公司車服中心主任工程師張巧接受採訪。(點新聞記者盧靜怡攝)

隨着大灣區廣佛南環、佛莞城際開通運營,並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首尾相連,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一條東西走向、橫跨5市、全長258公里的交通大動脈。旅客從廣州番禺出發可30分鐘直通佛山、東莞,60分鐘抵達肇慶、惠州。

進入月台層,30多個城際站點密密麻麻地連成一條線,當中不少站點讓本網記者眼前一亮,散裂中子原大科學裝置所在的東莞大朗、集合了華為、粵港材料實驗室的東莞松山湖、擁有大量供港年花的順德陳村……這些都是記者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採訪時經常會到的城市。如今可以通過城際線「一網打盡」。

26日,正值廣佛南環、佛莞城際、佛肇城際、莞惠城際四線貫通滿月。採訪團走進這條「灣區大號地鐵」。(點新聞記者盧靜怡攝)

以東莞松山湖為例,過往由於沒有直達的高鐵站點,記者需要乘坐高鐵到虎門或石龍,再坐約40到60分鐘的士才能抵達松山湖,路途曲折而漫長。經常在結束下午的採訪時抱着電腦在的士上趕稿。這條大灣區「大號地鐵」,讓在平穩安靜的車廂內寫稿,直達目的地成為可能。大灣區發展日新月異,每個城市均是新聞富礦,這條串聯貫通廣佛南環、佛莞城際與莞惠、佛肇城際的城際線,讓記者在新聞路上「採礦」變得更加從容方便。

記者在本次採訪更加感受到,大灣區軌道交通正形成「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新格局。在體驗乘搭這條粵港澳大灣區最長城際的過程中,不少港媒都關注城際會否聯通港澳,對港澳居民乘搭便利的措施等。也有香港行家對廣東城際的四通八達感到羨慕,期待這條城際可以對接上深圳,讓他們從香港到灣區內地城市採訪可以更加便利。

(點新聞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

相關報道:

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走訪越秀港澳青創基地 港青內地創業感到「被看見」

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走進廣州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客源多元化 與香港錯位互補 做大灣區旅遊市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粵港澳媒體灣區行|「灣區大號地鐵」貫通滿月 周末客流量達10萬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