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財經觀察|港股IPO升溫 回暖尚需過程

文/蔣湖

6月28日正值年中,如祺出行等7家內地公司通過港交所聆訊並開啟招股,這是近一年半來港股招股企業數量最多的一次。

這些尚在申購中的企業,多數都已有基石投資者。比如如祺出行的基石投資人中就有廣汽工業、小馬智行等,如祺出行此次募資總額約為11.91億港元,其中基石投資者一共認購8.2億港元,認購額約佔七成。據市場統計,上述7家公司預計募資46.43億港元,將在7月上旬陸續掛牌上市。

此外,上半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6月28日,港交所主板亦迎來3家新上市公司:老鋪黃金、嘀嗒出行和天聚地合。

年中盤點,據Wind數據,截至6月30日,今年共有30家企業在香港上市,同比去年減少1家,基本持平;IPO募資凈額為133.5億港元,超募1.6億港元,而去年同期募資凈額為178.66億港元,同比下降26%。而這30隻新股中,有14隻網上發行有效認購倍數超過100倍,顯示市場散戶有了打新熱情。國際認購部分,至少15家公司引入基石投資者。上半年有20隻新股累計漲幅為正,其中9隻新股漲幅超過100%,「打新」效應有所顯現。

數據顯示,願意來港上市的企業數量和申請意願都在上升。6月,香港單月新增IPO申請達到26家,比5月多了10家。從IPO遞表和聆訊進度看,下半年香港IPO市場有望繼續回暖。

不過,亦應冷靜看待港股目前升溫狀況。今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並未出現小陽春,而且融資規模還曾一度跌入冰點。情況轉好的原因,一是有政策加持,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了「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等5項惠港政策措施,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此外,遞交IPO申請的企業增多,亦與今年內地IPO市場管制政策的劇烈變化有關。自今年2月春節前新任證監會主席吳清上任,「為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監管層出台了多項措施,「嚴把擬上市企業申報質量,壓緊壓實發行監管全鏈條各方責任」。

在嚴監管背景下,IPO項目獲得受理不是易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IPO市場新增受理僅有32家,相比去年同期的590家,急劇下滑。而這32家還都集中於6月,且集中在北交所。北交所6月共受理28家,在京滬深三地交易所中受理最多,但比去年的60家已經腰斬。滬深交易所則只各受理了1家,分別為科創板IPO企業泰金新能、深市主板IPO企業中國鈾業,相比去年同期的261家和246家,幾乎等於零頭。

6月IPO的申報情況之所以受到市場關注,是因IPO企業的材料申報多以上年度12月31日為基準日,因此需在6月底前完成申報,不然就得更新材料後重新提報,這就導致每年6月都是IPO申報的傳統高峰期。

港交所。(點新聞資料圖)

一葉知秋。在內地監管層加強管理、企業上市難度加大的背景下,轉到香港上市成為重點選項,由此將刺激更多企業赴港上市融資。

這對香港來說,當然是重大利好。不過,對港股的回暖過程亦應有冷靜判斷。

目前,港股市場呈現「兩重天」狀況:一面是赴港上市情況有所升溫,另一面則出現私有化退市、被除牌的離港現象。目前香港股市共有2610家上市公司,主板2287家,創業板323家。據港交所公告披露,今年已有22家上市公司「揮手自茲去」,其中13家是被強制摘牌,亦有8家選擇私有化退市,另有1家主動撤回上市資格。在被取消上市地位一項上,2018年以該原因退市的公司數量僅為4家。而2023年退市的港股企業為58家,2022年為64家,均保持高位。

這背後的運作機制,一方面反映出港股「除舊納新」的步伐正在加快,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一些需要引起重視的真問題。

根據退市路徑不同,退市公司的業績和未來潛力也千差萬別:被除牌退市的多為市值小、業績差、年報「難產」、長期停牌等;而主動私有化退市的,則或有企業股價被低估等原因。一般來說,港股私有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股價低迷,甚至低於凈資產值,成交量長期偏低使公司喪失再融資功能;一是股價未能反映公司真實價值,大股東認為當前股價被嚴重低估;最後一個是大股東或公司內部準備重組,以便來日回歸上市。

港股公司最新退市的一例,是24日深夜復星醫藥(600196.SH)發布公告,稱基於控股子公司復宏漢霖(2696.HK)自上市以來的表現,擬對其實施私有化,從而印證了一個多月前的市場傳聞:「自香港聯交所上市以來,受全球宏觀經濟、醫療行業、港股整體趨勢等因素影響,復宏漢霖股價水平未達預期且交易量較小,上市後未通過股權融資籌資資金,作為上市公司的優勢未能充分體現。」

復宏漢霖2019年9月登陸港交所,IPO募得資金約31億港元,上市首日收盤價為49.45港元/股,當日總市值約267億港元。截至今年5月23日停牌,復宏漢霖股價報18.84港元/股,公司總市值約102億港元,較上市之初減少約62%。

復宏漢霖是上海復星醫藥旗下企業。

作為一家創新藥企業,復宏漢霖擁有多款商業化產品,包括曲妥珠單抗等。2023年,曲妥珠單抗全球範圍內合計實現收入約27.37億元,是收入的最主要來源。受此帶動,復宏漢霖2023年實現營收人民幣53.95億元,同比增長67.8%,凈利潤達5.46億元,上市以來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一家核心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營收增長、並已實現盈利的上市公司為何要退出,個中原因值得咀嚼回味。

港交所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港交所正處理的IPO申請有89家,已獲上市委員會批准待上市的IPO有16家。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近日表示,預計大型IPO將重現市場,目前已有100家企業正排隊上市。

港股上市的熱潮重啟,當然會經歷一個醞釀發酵過程。除了有待國際地緣政治環境改善、美元資本回流等外部因素,港交所自身也應有更積極的應對之策:一方面確實還要進一步優化上市制度,讓新股市場更多元化、更有活力;另一方面亦要抓住當前中國經濟正在經歷重大結構性轉型這一機遇,吸引更多新能源、電動汽車、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質生產力企業來港上市。上海科創板僅開設五年時間,目前已有上市公司573家,總市值超過5萬億元,平均市盈率為34.77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真誠期待,隨着市場需求的恢復,香港理應憑藉穩健的資本市場優勢、各項監管改革和優化措施,吸引更多內地企業特別是優質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香港維多利亞港。(點新聞資料圖)

相關閱讀:

財經觀察|港投兩年投出首單 風險投資步伐宜適度加快

財經觀察|內地新能源車企搶灘 香港宜加速氫能研究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財經觀察|港股IPO升溫 回暖尚需過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