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港大AI畢業吃香 科企高薪搶人才

社會對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香港大學已於2019年開設應用人工智能文理學士學位課程(BASc(Applied AI))。據介紹,該課程學生除掌握AI相關原理,亦可學習AI於商業經濟、醫學、智慧城市和神經認知科學等具體方向的應用,「跨學科」是該課程的主要特色。港大第一屆AI畢業生就業數據今年十月底或能公布,但已知有於iBank工作的畢業生年薪約50至60萬。有就讀該專業的學生現已參與開發AI英語學習平台,希望助力本港band2及band3中學提高英語能力。

港大統計及精算學系助理教授韓鍇教授介紹道,該課程包含統計學、數學及計算機科學,與機器學習等內容交匯。學校建議學生先選擇AI技術相關課程,如自然語言學習、機器人技術等;之後,學生可根據興趣,具體研究AI於商業經濟、醫學、智慧城市和神經認知科學等領域的發展。有學生表示,在AI與神經認知科學相關的課程中「了解更多人類大腦如何運作的知識很有趣」,有助於他們研究機器學習時擁有更多視角。

利用AI開發英語學習平台

該學科於2019年開設,尚未有第一屆畢業生就業數據,今年十月底或能公布。但韓鍇了解到,有學生選擇深造、創業或做數據科學等,亦有進入iBank的學生年薪在50至60萬。他表示,人工智能市場在環境保護、醫療信息化、銀行金融等行業都有需求,認為學生的就業前景道路廣泛,未來亦會持續收集學生反饋,據此調整課程。

據介紹,修讀該專業學生可參加港大BASc(Bachelor of Arts and Sciences)橫向學科,香港大學統計及精算學系講師屈錦培博士指出,「跨學科」是該課程的特色,希望同學可以將不同範疇的知識融入AI學習過程中。他亦透露,學校考慮未來將更多AI元素融入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

從三年級升上四年級的朱衍圖同學表示,希望能研究如何將AI系統運用於香港社會中,惟AI落地時規管工具亦很重要,需社會廣泛討論研究。他感慨,自己在跨學科合作中了解到不同思維方式,認為不同視角的配合有助更全面了解社會需求。他亦表示,自己此前對編程的積累較少,但都能跟上課程進度,呼籲沒有相關積累的學生不用太擔心。

同樣就讀該專業的Jose Christian Abraham現在兼職科技教育公司的CTO,參與開發利用生成式AI進行英語學習的平台,能幫助學生鞏固語法、對英文寫作進行個人化反饋。他表示,目前已有在與本港學校合作,希望藉此協助日常未必有英語環境的band2和band3學校提高英語能力。

屈錦培亦指出,課程頭兩年重視理論化訓練,協助學生在高年班應用AI時進行判斷。正在做AI應用程式開發實習的學生暨祉盈表示,自己在課程中學到的統計、數學等知識在實踐中大有裨益;她亦分享,學習中抽象的數學理論對她而言較難,但該學科涉及面較廣,相信學生較容易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她便在課程中發現自己喜歡統計,今後計劃去新加坡深造。

8.5人爭一席 最高可獲7萬獎學金

港大該專業的網頁顯示,每年收生名額為15個。據最新統計,今年平均8.47名學生爭一個學位,但韓鍇表示,由於報名學生很多,最終名額數量或有靈活調整。去年學校便通過JUPAS招收了25名學生,通過Non-JUPAS及高考招收10名學生。學校獎學金亦設不同層級,最高等級是總分達42.5時,可得七萬港幣獎學金。

本港對AI人才需求甚高,該專業未來是否會擴充名額?屈錦培表示,或會和學校反映看看,但認為控制學生數量時,指導教師與學生的比例能控制在1:5左右,相信更有利學生學習。

而隨着STEM教育的普及,屈錦培亦觀察到,很多中學生已對ChatGPT很熟悉,其AI素養有所上升,相信這些學生進入大學讀該學科時與老師的交流會更方便,「不是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下去接觸AI」。他亦指出,該專業有來自本港、內地、國際的學生,且男女比例亦不會有太大差別,他對此感到自豪。

(來源:大公報)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港大AI畢業吃香 科企高薪搶人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