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三中全會 | 外媒熱議三中全會 深化改革迎新機遇

在一系列便利外籍人士來華的政策推動下,外籍人士中國行持續升溫。圖為來自瑞士的遊客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前合影。(新華社)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15日在北京開幕,獲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多國政治觀察人士和媒體高度評價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期待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帶來合作共贏新機遇,為其他國家探索發展道路提供新借鑒,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新貢獻。

英國BBC指出,三中全會在中共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此後歷屆三中全會大多聚焦經濟改革,對中國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點讚中國自主創新

國際社會熱切期待本屆三中全會,因為它將決定未來數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先方向,對全球經濟發展也將產生重大影響。深化改革、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領域成為外媒在本屆三中全會上最為關注的焦點議題。

著有《社會主義中國的成功》一書的巴西巴中關係顧問、公共政策學者米爾頓·波馬爾認為,中國近年來在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了科技創新能力,匯聚了經濟增長動能,有效助力高質量發展。「中國繼續深化改革的道路是正確的。就像你騎自行車,要前進,就必須繼續踩好踏板。我期待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舉措,進一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縱觀國際輿論,「新質生產力」是被提及最多的高頻詞之一。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指出,新質生產力「已成為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中心,中國正轉向重視質量勝過數量的增長模式,並強調自主創新以推動經濟轉型,實現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未來產業的加速發展」。

外國遊客遊覽西藏拉薩八廓街。(中新社)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認為,中國加大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於中國鞏固供應鏈,抵禦外部衝擊,並減輕西方收緊出口管制的影響。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教授霍華德·弗倫奇近日在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發表文章,提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時感慨,改革開放開啟的中國經濟騰飛「是對全人類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可以與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相提並論,是過去一千年中最具影響力的現象之一」。

俄羅斯聯邦外交部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伊戈爾·傑尼索夫認為,在東西方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貿易和技術戰等造成全球不確定性的條件下,中國顯然正在尋求制定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戰略,包括使貿易夥伴多元化、加強技術自主性以及在新的集約型增長模式下釋放內部增長點的潛力。

外國遊客切身感受中國魅力

外媒注意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就是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生動案例。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中國電動汽車由於性能出色、經濟實惠等原因,市場銷量持續增長,相比其他國家電動汽車優勢明顯。電動汽車供應鏈企業、比利時材料高科技企業優美科公司CEO馬蒂亞斯·米德賴希接受該報採訪時強調,中國電動汽車足夠好,提供了市場真正需要的東西,能夠吸引消費者。

大批國際友人走進中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他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讓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被更多人看到。來自美國的博主「保保熊」在視頻中用「好city啊」來形容上海的現代化與繁華,其發布的視頻吸引了超過400萬網友觀看,也讓「city不city」「好city啊」等表達很快成為國內外網友掛在嘴邊的流行語。

英媒:中國已成科學超級大國

據《經濟學人》雜誌報道,英國知名雜誌《經濟學人》上月刊文稱,根據兩大科學指標──高引用率論文數量和自然指數,從植物生物學、人工智能(AI)到超導物理學等領域,中國均處於研究前沿,「已經成為科學超級大國」。兩大高質量科學指標顯示,在頂尖科研的「千里之行」中,中國科學家取得長足進步,且沒有放緩的跡象,「由美歐日主導的舊的科學世界秩序正在走向終結」。

中國始終致力於高水平科技創新發展。圖為位於貴州平塘縣的「中國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新華社)

在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方面,中國科學家進步飛速。科學分析公司Clarivate數據顯示,200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是中國的20倍;到2013年,美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約為中國的4倍;2022年起,中國高引用率論文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歐盟。

自然指數依託於全球頂級期刊《自然》,統計刊發在一系列著名期刊上、經過同行評審小組審議的論文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質量的另一個指標。2014年該指數首次推出時,中國排名第三,論文數量還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2023年,中國已經名列前茅。

根據自然指數排名,中國有七所大學或機構進入世界前十。從具體領域來看,應用研究是中國的強項,中國科學家在物理科學、化學、地球和環境科學領域領先世界。文章認為,中國強大的工業基礎、充足的能源,意味着可以迅速啟動材料等物理創新的大規模生產。

中國電動汽車是全球綠色轉型重要力量

大公報綜合《金融時報》、新華社報道,比亞迪2023年第四季度取代特斯拉,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958.7萬輛和949.5萬輛,佔全球比重超過60%,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2%,創歷史新高。

英媒援引專業人士的分析報道,中國電動汽車由於性能出色、經濟實惠等原因,市場銷量持續增長,相比其他國家電動汽車優勢明顯。這些比較優勢源於充分競爭的市場、技術創新和產業鏈集群效應。中國憑藉在新能源、綠色製造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成為全球綠色經濟的重要力量。

等待裝船出口巴西的比亞迪電動汽車。(路透社)

德國權威汽車經濟學專家、波鴻汽車研究院院長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表示,活躍在中國的歐洲汽車製造商同樣享受到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規模經濟的紅利,並與當地夥伴共同推動電動汽車領域技術創新。

電動汽車行業的強勁增長將推動鋰需求的增加。電池技術的進步,包括磷酸鐵鋰電池(LFP)的推廣應用以及固態電池的可能突破,將影響鋰的需求格局。今明兩年全球電動汽車鋰需求預計增長約14%。

德國汽車專家彼得·芬特爾指出,在新能源驅動技術發展、內燃機技術的優化成熟、數字化轉型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等行業重點發展趨勢中,中國的技術優勢對於面向全球發展的汽車產業合作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

(來源:大公報)

相關閱讀: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開始舉行

三中全會看點|三中全會為何萬眾矚目?

三中全會|新華社播發特稿《改革家習近平》:為了人民而改革 改革才有意義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三中全會 | 外媒熱議三中全會 深化改革迎新機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