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久慧說法|推動本港人力資源的改革

文/鄭久慧

如何增強勞動人口的生產動能,促進新質生產力?三中全會關於「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的全新表述,令筆者茅塞頓開!

國家發展一日千里,未來的深化改革勢必為全世界帶來全新發展機遇,香港搭着這趟「順風車」,定能從中受惠,獲得不少新的營商和就業機會,而把握這些新機會,香港必須有合適的人力資源來配合。

對於一個社會來講,不論是用歐洲社會保障的概念,或者本港私人強積金制度,歸根結底,社會不工作的群體,其所需的供給,都是由工作的群體創造出來的。無論是食物及必需品的供給、起居照顧、疾病的治療護理,都一定是由工作人口給予的。即使社會有巨大的社會儲蓄,每個人都存很多錢,也不代表能確保到未來的生活水平。法國退休金制度就是實證,二戰後設立的法國退休金制度,令法國透過高福利維持社會穩定和團結,奈何人口老化、生產力減弱帶來的國力衰退,令退休金制度面對龐大財政壓力,最終捱不住了,須在2023年修例延遲退休年齡,但這項改革卻引發大規模罷工和連串示威,嚴重影響當地社會穩定。

正因為任何社會都是有GDP產出的人供養沒產出的人,故此如何提升整個社會的產能,至關重要!若現有的制度,僅服務上層少撮人的利益,例如僅為了金融地產的利益,僅為了保障既得利益階層,而非為了整體社會利益,非為增強整體生產力,就必須打破固化藩籬,深層調度生產關係,從而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在此,筆者想就本港實際情況,探討一下如何提升中層及基層僱員的工作積極性及激發他們的潛能,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本港的新質生產力。

靈活調動崗位 激發中層僱員潛力

本港某些大型私企在中層管理員工中年時,容許他們彈性選擇「停一停、抖一抖」,去進修增值,或者調動工作崗位。此一做法體現了大機構注重提升生產力,注重長遠發展的廣闊視野,亦注重培養員工新技能,容許僱員不斷自我增值突破,並能將佔據重要職位的人員,定期輪換,確保不會有人晉升後長期佔據關鍵崗位,逐漸形成人際網絡的「山頭」,互相提供便利,輸送利益,壟斷資源,保障「小圈子」的利益,而非捍衛公司利益。這不正正呼應了我國在市場管理時所採用的「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的思想精髓嗎?正如政府的AO及EO級別公務員,數年調任一次,既可以嘗試不同的政策範疇,有些更能外派經貿辦或到內地及海外進修,去新環境拓展視野與激發潛能。其實,「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這句話,其中蘊含的豐富思想底蘊,包括改進考核、妥善分配資源、保障收益分配,都可透過靈活調動中層員工崗位來確保高質發展。

老實說,人到中年時,家庭負擔比較大,上有老下有少,自身健康可能也出現小毛病,婚姻及親子關係或也出現危機。這時若企業給予員工空間,換個較輕鬆的崗位讓收入上有個保障,或者本身有積蓄可以停薪留職數年,去進修去增值,減緩精神壓力。同時,新人可以有晉升機會,加速管理員工的更替,令企業更具活力。

多管齊下 鼓勵基層僱員就業

鼓勵基層就業的關鍵,在於釋放閒置的勞動力,並設法在技術革新飛速的時代中,令僱員積極蛻變,適應新浪潮,及時裝備新技能。

首先,勞工處的「展翅計劃」,有助學歷較低的離校青年提升職業技能,建立自信心及改善人際關係的溝通技巧,發掘興趣,增加就業受僱的機會。對於年滿40歲或以上的中年失業人士,政府的「中高齡就業計劃」透過發放在職培訓津貼,鼓勵僱主聘用他們擔任全職或兼職長工。而勞工處的展能就業科不僅免費為殘疾人士提供職前培訓及就業轉介服務,更透過「就業展才能計劃」為合資格僱主發放津貼,鼓勵僱主長期聘用傷健人士,讓他們可立足社會。而政府自從2010年起降低中文語文能力要求後,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了不少考政府工的機會,不少崗位例如紀律部隊都出現了新面孔。但在私人企業方面,少數族裔的就業機會依然集中在勞力工作,例如建造業、搬運理貨、保安及外賣員。當局可考慮為僱主提供多元種族就業津貼,幫助非華裔中學的畢業生覓尋文職工作,增加他們的社會向上流動性,這無疑就是提升社會新質生產力的一大實例。

而近年社會一直聚焦的兩大人力資源群體,其一絕對是如何釋放女性勞動力。無疑因有廿多萬外傭,本港媽媽可繼續在生育後工作。然而由於法例規定,外傭須在僱主家中留宿,一般中產家庭才有能力聘請外傭。所以積極改善託兒服務,增加公營託兒名額,並提供更多優質社區保姆,即使是年幼孩子亦可「半日託」或「全日託」,定能為基層母親提供更多元化的幼兒照顧選擇,如此一來,她們就能外出就業,無疑即時為本港勞動力增加生力軍。另一個困擾基層雙職家庭的,就是課餘託管問題,不少媽媽只能長年做兼職,以便在孩子放學後照顧睇功課。政府可減免課餘託管收費,提倡留校自修,提供補習託管津貼,清除婦女從事全職工作的障礙,進而提高她們在家庭的地位,亦可增加家庭總收入,避免這些家庭繼續申領綜援、在職津貼等公帑援助項目。

醫學日趨昌明,全民健康水平提升是不爭的事實。提倡退而不休,鼓勵延遲退休年齡,釋放「少老」的勞動潛能絕對是環球大勢。勞工處的「中高齡就業計劃」就涵蓋了這些年長人士,更為他們專設就業專頁,協助他們搵工。本月中,因應施政報告為增加中高齡人士重投工作的誘因,當局宣布推行為期三年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適用於已連續三個月或以上並未從事任何獲酬工作的40歲或以上本港市民,假如他們求職成功,亦連續全職工作滿一定時限,就能獲得政府津貼,上限為港幣兩萬元。

過往政府亦提高基層工種的年齡限制來增加勞動力,例如約十年前就將乙類保安人員許可證的年齡上限由65歲放寬至70歲。此外,再培訓絕對能鼓勵年長人士重投職場,不論是為了生計學新技能重投工作,或是為了完成年輕時的理想抱負再進修,本着「終身學習,自強不息」的信念,時刻把握機會擴闊知識領域和提升技能,對僱員本身及本港社會都是好事。

總括而言,政府在全力拚經濟、搶人才時,透過「高才通」、優才、專才計劃,以及輸入外勞計劃,吸引外來人才填補勞動力的缺口,是直接進行人才及勞動力補倉的常見方法。但若能全方位釋放本地勞動力,完善資歷架構,與保險公司商討降低高齡僱員勞工保險的保費,制定全面而適切的人才規劃藍圖,不但能貫徹三中全會思想方針,充分提升本港的軟實力及競爭力,也能有效降低社會福利開支,所以更值得馬上調研,切實去做!

相關報道:

久慧說法|加強打擊非法出租公屋

久慧說法|市建局花墟重建的自相矛盾之處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久慧說法|推動本港人力資源的改革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