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品評四方|梁啟超的家教之道

文/關品方

1928年3月,梁思成(27歲)和林徽因(24歲)在加拿大溫哥華結婚,隨即赴歐洲蜜月旅行,參觀古代建築和當代建築。同年9月,他們回到瀋陽到東北大學創辦建築系。

筆者最近再次閱讀《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一書,心有所感,認為值得向香港教育界的同仁、家長和學生們鄭重推薦。

梁啟超是梁思成的父親,林徽因的家翁。梁啟超對思成和徽因的教育和成長,關懷備至。當年梁啟超55歲,已經患上腎病,仍北平和天津兩邊跑,由於國事蜩螗,顛簸困頓,精神上和肉體上備受折磨。梁啟超和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是世交(林長民的堂弟林覺民是黃花崗72烈士之一)。林長民1925年因加入奉系將領郭松齡反對軍閥張作霖的兵變,在混戰中遭流彈擊中身亡。當時林徽因遠在美國留學,突爾遭逢家變,財政陷入困境,學業難以為繼,一度計劃輟學回國侍奉母親。梁啟超義無反顧,資助徽因完成學業。思成和徽因蜜月旅行的經費也是全部由梁啟超負責;對他們在歐洲的蜜月旅行的行程安排有詳細建議,包括在信中鼓勵他們寫旅行遊記:

「能做成一部『審美的』遊記,也算得中國空前的著述。況且你們是蜜月快遊,可以把許多溫馨芳潔的愛感,進溢在字裏行間,用點心去做,可以是極有價值的作品。」

思成和徽因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溫馨,他們每去一個地方,都是有目的考察。歐洲的經典建築,讓他們體會到了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他們後來在事業上的成功,梁啟超居功至偉。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1898,25歲)的領袖之一,所著《飲冰室合集》超過1000萬字。筆者在杭州市蕭山區一家民營圖書館看到梁啟超全集和系列書藉,排滿了長長几個書架。高山仰止,景行行之;筆者在大師琳琅滿目的巨著之前,心潮澎湃,感到折服。

筆者認為,梁啟超更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成功的父親;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對所有子女都關注、都欣賞,讓他們感覺到各自有特殊之處。他幫助思成籌備婚禮,彈精竭慮,給思成寫信說:「你們若在教堂行禮,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國習慣叫作『思成·梁啟超』,表示你以長子的資格繼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譽。」 如用現代拼音表達,應該是「Sicheng Qichao LIANG」。

梁啟超為子女成才傾盡所有,包括金錢、時間和精力,全情投入。他寧肯在別的地方節省,也絕不讓孩子在教育上有所虧欠;為培育子女成材,他用心良苦。為了幫助思成和徽因了解西洋美術及建築,他籌集5000美元讓他們回國前取道歐洲考察,在信中這樣建議:

「我替你們打算,到英國後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歐極有特色,市政亦極嚴整有新意,必須一往。由是入德國,除幾個古都市外,萊茵河畔著名堡壘最好能觀一二,回頭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擱些日子,把文藝復興時代的美,徹底研究了解。最後便回到法國,在馬賽上船,(到西班牙也好,劉子楷在那裏當公使,招待極方便,中世及近世初期的歐洲文化以西班牙為中心)。中間最好能騰出點時間和金錢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築和美術,附帶着看看土耳其革命後的政治。」

梁啟超這番張羅是在他去世(1929)前一年,當時他因腎病時常便血極為痛苦,且家境已不富裕,又忙於政治和教育活動,各方面捉襟見肘,仍然對子女們如此關懷備至,筆者思之惻隱,對他端然起敬。

梁啟超尊重子女的選擇,從來不在兒女的身上寄託夢想。他可說是最可敬可愛的父親。他的謙遜、敏銳、自省和坦誠,成就一個與時俱進、勇於誘導、既不假道學、也不老頑固的人物典範。用現代語言表述,他是一個沒有代溝的好父親。對子女的個性選擇和發展意願,梁啟超一直基於平等和尊重的立場,謹慎引領,從不讓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和判斷為圭臬。

思成和徽因的婚事由梁啟超促成,據《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一書中的記述,他對此頗為自得,對思成和徽因兩人的表現感到愜意。婚事由梁啟超牽線搭橋,再由他們自行決定。回想當年,林長民和梁啟超是摯友,他們想做兒女親家,那就更加親上加親。但梁啟超在介紹思成和徽因認識時(1919),明確告訴當時才18歲的思成和15歲的徽因:儘管兩位父親都贊成這門親事,但最後還得由你們自己做決定。事實上,這個決定又過了4年才最終做出。1923年,思成和徽因訂婚。

近年有不少文學研究,對徐志摩在林徽因還是豆蔻年華的時候(1920-1922)在劍橋(康橋)偶遇的一段軼事多所渲染,有待學者還文學史上一個真實。筆者由於子女在英國接受教育的關係,過去一段長時間每年都到劍橋,躑躅徜徉,留連忘返。說起來,1918年,徐志摩拜梁啟超為師。筆者將來如有機會,可以另文詳細分析。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品評四方|梁啟超的家教之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