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觀察|灣區4隧道工程入選全球50強 創新技術持續突破

【點新聞報道】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香港屯門-赤鱲角隧道、深圳地鐵14號線……國際隧道與地下空間協會最近發布「過去50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50個隧道工程」,中國有9個項目入選,數量全球最多。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便有4個隧道工程入選,遁地潛行,鑽山過嶺,穿江越海,持續打通灣區各大「咽喉要道」,不僅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發展,而且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施工難題,為世界隧道建設提供技術創新與示範效應。

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是中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圖為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銜接的藍海豚島。(點新聞記者方俊明攝)

「香港屯門-赤鱲角隧道」入選

「香港屯門-赤鱲角隧道」入選「過去50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50個隧道工程」。該隧道連接香港屯門南望后石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長約5.5公里,是香港最長的隧道。該隧道還是香港第一條利用隧道鑽挖機在海底建造的行車隧道,相比傳統沉管方法,新技術可減少挖掘和棄置約1100萬立方米淤泥,能大幅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海底隧道最深的位置在海平面下約60米,為此,該項目首次引入飽和高壓技術,降低了高壓環境對施工的影響。

「深圳地鐵14號線」則是此次中國入選的唯一地鐵項目。該線路是深圳軌道交通史上線路最長、跨度最大、換乘最多、涵蓋區域最廣的地鐵線,也是深圳東部首條地鐵快線。該線路是深圳地鐵首次安裝橫向座椅的地鐵線,還配置了手機無線充電功能,引入板式無砟軌道提高運行平穩性;並在地板及側牆應用了吸音降噪材料,多角度、全方位提高乘車的舒適度。

深中通道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圖為深中大橋。(點新聞記者方俊明攝)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創多項紀錄

「過去50年具有全球影響力的50個隧道工程」少不了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該隧道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深埋沉管隧道,也是中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隧道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被稱為交通工程中「珠穆朗瑪峰」。

同樣入選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全長約6.8公里,其中沉管隧道長約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其鋼殼混凝土新型組合結構,是國際上首次大規模使用,適應「超寬、深埋、變寬」的建設條件及技術特點,提高了隧道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而且,該隧道實現5G信號無縫覆蓋,司乘人員在隧道內不僅可以實時導航,還能隨時保持通信聯絡,在海底隧道也能5G衝浪上網。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圖為車輛途徑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點新聞記者方俊明攝)

為世界隧道建設提供創新示範

記者認為,大型隧道工程對於區域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不僅縮短交通時間,提升效率,而且優化城市功能,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譬如,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建設,增強了灣區內部不同城市之間的聯繫與融合。其中,最近新通車的深中通道連接深圳、廣州、中山三地,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交通樞紐工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實現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快速連接,促進區域內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還值得關注的是,粵港澳大灣區隧道工程的建設,還提升區域的國際影響力。例如,深中通道作為世界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其貫通標誌着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為未來中國及世界隧道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可見,大型隧道工程不僅是物理上的連接通道,更是經濟、文化、技術交流的橋樑,對於促進區域一體化、提升國際影響力以及推動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點新聞記者方俊明報道)

相關報道:

記者觀察|港珠澳大橋遊暑期火熱 多方面凸顯吸引力

破200萬車次!深中通道人氣旺 灣區融合跑出「加速度」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觀察|灣區4隧道工程入選全球50強 創新技術持續突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