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如何在香港書展上賣書?

文/王妮娜

讀書人不喜歡談買賣。視金錢如糞土,願志存高遠,追竹林賢士風骨,或效陶淵明桃源志趣,這些都是公眾提起文人,腦海裏常常出現的形象。但是,文人也要生活,而且文人寫的書如果成為暢銷書會帶來不錯的收入。這讓他們有可能去探索更精彩的世界、出版更多給大眾帶來精神愉悅的作品。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提供了非常棒的書籍賣場,然而,要在雲集的各個出版社中脫穎而出,吸引衝着香港書展而來的讀者成為你的粉絲,要怎麼傳播自己才好?講座永遠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名作家講座系列」從2005年起,由香港書展與《明報》及《亞洲週刊》合辦,每年都會邀請作家在現場作一個半小時左右的交流。這個世界上其實最不好賣的是書。因為和其他能夠在現場用物理形式展示的商品不一樣,書創造的想像空間和精神愉悅需要時間。比如,按摩椅,只要坐上去試一下,就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款。可是書呢?它有封面,有介紹,有引言,甚至名字如雷貫耳的大人物作序,但是這些都不足以吸引我們在現場決定要它。如果一個故事梗概看起來還不錯,我們還想知道情節是不是同樣合胃口;以及語言是不是有足夠的張力營造和作者對話的氛圍。在我們猶豫不決,但是又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有趣靈魂的時候,講座可以大大縮短作家抵達讀者內心的距離。

書展上的講座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傳播場域。它顯然不能是政客演講的風格,也不能有太濃郁的推銷氣味,因為這和書要傳遞的文化暗示不一致。可是究竟作者要怎麼樣在這個場域吸引讀者來買自己的書才好?他們真的不愧是高手,能寫得一手好文、講述好故事,也能在講座上賣得一手好書,而其中的奧妙就在於自己的故事。

他們很少會花太多時間講書裏的故事。作家的講座以自己作為介質和讀者建立溝通是最迅捷的連接方式。讀者是因為對作家本人的故事和經歷感興趣,才會把好奇和喜歡轉移到他們寫的書上。投資銀行家出身的單偉建講了三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他自己人生中的重要經歷,而每一段經歷都被寫成了一本書。這些書就擺在講座大廳外,如果你想了解他在講座中他談到的一個特殊時代、如果你想知道他的故事裏關於亞洲金融危機中收購銀行的那段波瀾,請買書。講座的名字也充滿敘事感:從一個起死回生的金錢故事談起。

作家打動讀者的故事還可以是關於親人。文學編輯出身的焦桐談美食文學,他用兩個女人作為講座的主線索,一個是他的愛女,一個是他的嬌妻。他講了愛女在七歲時給他煎荷包蛋,對美食頗有研究的他認為,這是他迄今為止吃到的最美味的荷包蛋;而嬌妻在彌留的最後時光,吃光了他做的牛郎意大利麵。這樣的脈脈溫情恰恰是我們藉由舌尖品嘗到的人間真味。因而,他無需用更多的文字來展現他對美食獨到的認識和理解,讀者已經找到通向他作品的隧道。

時下,講故事成為一個非常流行的詞,不僅國家要講好故事,城市要講好故事,產品也要講好故事。大學的新聞與傳播係也開設了Storytelling這門課,細分到了社交媒體如何講故事。不過,故事能夠讓閱讀變得更加生動過和形象,也能讓讀故事的人掉進敘事陷阱。只有把握故事的底層邏輯,才能避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以及防範虛假訊息。

相關閱讀:

香港書展|《你也可以是填詞人》講座 簡嘉明黃綺琳分享入行心路歷程

香港書展|「龍捲風」原型參考張國榮 余兒:完成續作後撰寫其故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如何在香港書展上賣書?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