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熱點追蹤|奧運開幕在即 趣談運動健將的退役人生

文/蔣湖

巴黎奧運會開幕在即,全球運動好手雲集法國,香港亦派出了35名健將參加劍擊、游泳等多個項目。這是那些最有體育天賦、最有恆心毅力、能有資格入選最高奧運賽場的健將們一生中可能最高光的時刻:這個屬於他們的巔峰舞台,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定睛矚目。祝他們能「更高、更快、更強」,在人類體育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預祝港隊健兒賽出好成績。

不過,人無千般好,花無百日紅。內地知名歌手朴樹寫過一首歌,在演唱會上往往有全場跟唱的山呼海嘯之效。歌詞這麼寫: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着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直到看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朴樹是北京有才華和避世智慧的音樂人,這應該是他的夫子自道。

人生如果足夠幸運,或會擁有獨屬自己的聚光燈時刻,不過最後亦終將離開戲台,回歸平凡。不管你是富可敵國的巨賈,還是權勢滔天的高官,或遲或早,概莫能外。而職業運動員、也包括歌手、演員,某種程度上都是主要靠天賦吃「青春飯」的特殊職業,更會如此。譬如滑雪運動員谷愛凌。2022年北京冬奧會,年僅18歲的谷愛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跳台項目中奪得金牌,成為該項目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奧運冠軍。之後又在坡面障礙技巧和U形場地技巧中獲得銀牌和金牌,成為首位在單屆冬奧會上獲得三枚獎牌的自由式滑雪運動員,由此入選美國《時代》雜誌的「年度百大影響人物」,還獲得數億元的廣告代言費,真正的名利雙收。而在中美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時代背景下,谷愛凌從美國人身份轉而代表中國比賽的行為,讓她在冬奧會期間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和討論。出道就是巔峰,難以預想,這個如此年輕已獲得世界關注度的年輕人,將怎樣度過此生。

正好今天看到一條報道,現年33歲、曾多次代表香港出征的滑浪風帆健將梁灝雋(Andy),上月剛成為見習督察。2012年倫敦奧運會他以第13名成績完賽,2014年仁川亞運會奪得銀牌,更於兩年後的世界滑浪風帆錦標賽中摘冠。衝上巔峰後,Andy開始思考前路。他重拾課本考取學位,退役後擔任香港青少年隊教練,最後決定改變人生賽道,投考警隊。他接受最近一期《警聲》訪問時稱,「我很年輕便當運動員,人生好像只有滑浪風帆,想發掘更多可能」。

梁灝雋的退役去向,是香港職業運動員都終將面對的普遍性人生問題之一。冠軍級別的運動好手,當然不愁出路。比如香港傑出的公路自行車運動員黃金寶,三次亞運會金牌得主,1996年以來奧運會上唯一的華人男性自行車選手,曾被胡錦濤主席讚為「你比黃金還珍貴」,退役後就加入了港協暨奧委會,2022年起擔任港協暨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一般成績的運動員也有出路,特區政府已制定精英運動員優秀表現嘉許計劃、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等針對不同情況退役運動員的系列支持制度,幫助運動員退役後融入社會。

三個多月前,包括花劍「大師兄」張小倫在內的一批香港職業運動員退役,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總結運動生涯,感謝香港運動員的身份。現年38歲的張小倫曾勇奪2010廣州亞運銀牌、2018亞洲錦標賽金牌,他在文章中寫到:人生最大的運氣不是撿到錢或中頭獎,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他表示「未來主要於劍擊學校教授下一代」。當然,亦有完全脫離體育界的。香港第一個奧運冠軍、「風之后」李麗珊退役後就回歸家庭,成為全職主婦。

職業運動員的退役轉型安置是一個全球現象,香港處理得或較為得宜,在這方面,內地有過慘痛教訓。由於體育領域長期施行舉國體制,除了摘取奧運冠軍這種頂級榮譽的運動員可以功成名就、名利雙收之外,大部分職業運動員退役後都面臨艱難的就業轉型。精英運動員可以在體制內謀得諸如某某運動中心副主任、主任這樣的崗位,比如當年代表「女排精神」的一代國手朱玲,就在四川省體育局局長任上幹到退休。有公開資料統計,從1984年到2016年的199名內地退役奧運冠軍中,最後有63.32%進入體制,絕大多數是回歸老本行,回到體育專業,佔比85.43%。

在內地早年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特定歷史時期,能進入體制的幸運兒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只能找一份不相關工作糊口謀生。《南方周末》2003年曾刊登一篇特稿文章《舉重冠軍之死》,被認為是非虛構寫作在內地的標桿作品,名傳一時,講述一個曾拿過亞洲舉重冠軍的退役運動員才力因病突然去世的故事。他退役後只能在瀋陽當地一家機構看大門,身體長期不適但不去醫院,去世那天家裏只拿得出借來的一百元。

不過,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崛起,內地新一代運動員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自主決定人生。比如首個拿到大滿貫冠軍的網球明星李娜,早年曾是舉國體制下的一員,後來離開體制,闖蕩世界而仍然獲得成功。

「體操王子」李寧。(新華社資料圖片)

這是時代的幸運。這一代人有幸遇到了國門開啟,可以跟隨市場經濟的大浪起舞,而在體育人生之外另獲成功。其中的佼佼者,是「體操王子」李寧。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李寧共奪三金二銀一銅,為當屆奧運獲得獎牌最多的運動員。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他是最後一棒火炬手,親手點燃奧運聖火,可見在內地運動員中的地位之隆。離開體育界後進入商界,創辦了體育運動服飾品牌「李寧」,還控制了多家體育用品上市公司,是運動員轉戰商海的最成功一位。

與香港特別有緣的內地奧運冠軍還有這樣兩位:跳水冠軍伏明霞和郭晶晶,她們分別嫁給本港政商名人梁錦松和霍啟剛,因她們當年的職業成就,迄今在內地仍廣有知名度。

上帝造人,自有其美意。體育生涯是一種度過人生的生活方式,亦有奧運冠軍在體育之外擁有了更不可思議的豐盛人生。一百年前的1924年巴黎奧運會上,出生於天津的英國傳教士之子埃里克·亨利·利德爾(Eric Henry Liddell,中文名李愛銳、李達,1902年1月16日—1945年2月21日),勇奪400米跑冠軍。他是第一位生於中國的奧運會金牌得主。李愛銳有一則軼事,他原本要參加百米跑項目,但奧運比賽那天不巧安排在了周日,李愛銳是虔誠基督徒,星期天應該敬拜上帝,所以沒參加,改為參加沒人看好的400米跑,結果出人意料地獲得金牌。此外,他還獲得200米跑銅牌。

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在巴黎奧運會後第二年的1925年,李愛銳和父親一樣回到中國傳教,1932年被按立為牧師,把一生獻給了中國人民。1945年,李愛銳病死於侵華日軍設於山東煙台的集中營。此前,日本方面曾向英美提出用集中營裏的僑民交換日軍戰俘,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要求下,李愛銳名列第一批名單中。不過,他卻將這個逃生機會讓給了其他人,繼續留下,直到最後犧牲。這是李愛銳的故事,一個奧運冠軍的退役傳奇,一個牧師的恩典人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熱點追蹤|奧運開幕在即 趣談運動健將的退役人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