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生活中的傳播學|美媒緣何高度關注火在IG上的中國故事

文/王妮娜

最新一期出版的《紐約時報》頭版報道不少外國網紅在YouTube和IG上熱播遊歷中國的故事。《紐約時報》說,這是一個新流派(new genre),它發明了一個名詞形容該現象:中國旅行博客。因為YouTube和IG在中國內地無法使用,這些由外國人在外國視頻社交媒體上講的中國故事讓百年大報疑惑了,它用標題表達了自己的質疑和結論:中國在利用外國網紅們宣傳造勢。

能登上《紐約時報》的新聞向來都是國際和美國的大事。中國作為國際舞台上的重要一員頻頻登上頭版倒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外國網紅在YouTube和IG上發布在中國旅行的見聞能上頭版,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傳播現象。

《紐約時報》不惜用頭版和轉版大篇幅報道中國旅行博客新潮流表明,視頻社交媒體的確是中國國際傳播的有效平台。中國歷來重視國家形象的傳播,以往傳統媒體扮演重要角色。過去這些年,不乏官方和民間機構會通過報紙、電視報道、廣播、海外流行戶外廣告區域的形象片投放向世界展示中國魅力。但是,隨着媒介技術的發展和受眾媒介接觸行為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全球使用者通過視頻類社交媒體接收資訊,視頻社交媒體在國際傳播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目前全球互聯網用戶已達53億,大約占全球人口總數的66%。視頻行銷機構觸摸風暴(Touchstorm)和SaaS分析平台VideoAmigo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末,YouTube全球用戶達25.3億,大約占全球的48%,由此可見視頻社交媒體運用於國際傳播的巨大影響力。

中國旅行博客由外國人隨手拍,自然記錄有感而發。這些視頻社交媒體打破了國外傳統媒體壟斷視聽的格局,由民間旅行博主自主發布的遊歷中國見聞得到大範圍傳播,證明了中國故事在海外擁有潛在的龐大受眾。隨着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以及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負責任且日益重要的角色,關於中國的話題廣為海外民眾關注。否則,難以想像旅行博主發布的中國旅行故事能夠獲得如此高的點擊率,進而引起紐約時報頭版編輯的關注。

文化、旅遊等娛樂性較強的內容有助於向國際展示更立體的中國。研究者對YouTube演算法機制進行深入分析後發現,娛樂類議題能夠顯著地延長用戶時間、提高用戶留存率,往往更受演算法推薦的青睞,在平台中擁有更高的可見度。這對於致力於擴大國際投資和消費朋友圈的香港來說,具有一定啟示意義。未來關於香港故事的傳播可嘗試增加在視頻社交媒體上娛樂議題比例,從具有香港文化特色的體育、影視、文化、飲食等議題着手,發布相關內容,吸引使用者關注並進一步借助演算法推薦邏輯擴大傳播範圍,實現講好香港故事的目標。當前香港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獲得佳績就是一個不錯的時機。除了報道運動員的比賽成績,趁着熱度讓江旻憓、張家朗這些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港產運動員,帶動香港故事傳播,不僅有利於提振本港民眾的營商信心,也能讓國際見識到一個值得投資、值得遊歷的城市。

最後,不得不遺憾地發現,向來鼓吹客觀中立報道的西方媒體對中國存在刻板印象。《紐約時報》報道來自美國、德國、英國的旅行博主在YouTube上發布中國見聞,儘管報紙也承認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博主得到中國官方資助或者示意,但它仍然認為,這是中國發動宣傳攻勢,以反擊近年來西方媒體對中國片面甚至失實的報道。它也扯上了根本不在討論語境的新疆,這些都讓人更深切感到:中國構建與其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迫在眉睫。

相關閱讀:

「好City!」 免簽讓更多老外愛上多彩中國

生活中的傳播學|如何寫出不一樣的江旻憓?

生活中的傳播學|Mcgriddles大賣給香港餐飲業的啟示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生活中的傳播學|美媒緣何高度關注火在IG上的中國故事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