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江旻憓退役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江旻憓告別全職劍擊運動員生涯。(IG圖片)

文/蔣湖

這個題目,來自內地知名短道速滑運動員楊揚的一則訪談。楊揚是內地目前為止獲得世界冠軍最多的運動員,手握59個世界冠軍,2002年的美國鹽湖城冬奧會,時年27歲的楊揚,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上,一舉摘金,這也是中國冬奧會史上的首枚金牌。四年後,31歲的楊揚退役,收到一封朋友的英文電郵: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這句話不知道是否適合對應於江旻憓。前天這位30歲的「微笑劍后」突然宣布退役,急流勇退,一時激起公眾的各種反應,有突然、不解、不捨、遺憾,結合最近她的碩士論文內容被公開,也許還有批評和攻擊,真可謂「譽之所至,謗亦隨之」。香港劍擊隊總教練鄭兆康的回應最為得體,他表示,江旻憓早前已向他交代有關決定,他表示理解、尊重和支持,但亦感到不捨和可惜,「江旻憓是世界頂尖高水平的運動員,又剛取得奧運冠軍,正處運動生涯高峰,好多運動員都可望而不可及」。對江旻憓的未來,鄭兆康只能表示祝福。

體育運動員的人生和普通人有很大不同。資料統計,職業運動員的退役年齡一般是28歲左右。在其他領域,28歲也許剛入職場,青春時光尚在,職場漫漫,人生正處上升期。可是運動員已要面對體育生涯的結束。

王國維總結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重「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喻做事業要登高望遠,有高遠志向;第二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描述過程之堅韌不拔,執着隱忍。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三重則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經過長途跋涉和艱苦努力後,終有所得有所悟,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可是韶華不在,巔峰已去,人生只能慨然回望。王國維是談學術,其實體育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別人的人生才剛開始,職業運動員已達至巔峰,就體能和職業成就而言,已要面對下坡路。

運動員之外,歌手、演員也大致如此,某種程度上都是靠天賦吃「青春飯」的行當。流行音樂史上有所謂「27歲俱樂部」,Kurt Cobain、Jimi Hendrix等搖滾巨星,均在這個年紀結束生命。其中或有隱秘的個人原因,與搖滾音樂人的體能狀況開始由盛而下,亦或有內在關係。近日去世的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31歲就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創造力最豐盈時還不到30歲,這樣的蓋世學術奇才,也是人間異數。

還是回到江旻憓。職業運動員的退役去向,是全世界所有運動員都將面對的普遍人生問題,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是喜是悲,都得回到屬於自己的真實世界去體驗。

江旻憓以13:12擊敗法國劍手瑪露比頓勇奪金牌。(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得益於香港已經建立的精英運動員優秀表現嘉許計劃、退役運動員轉型計劃等制度,一般成績的退役香港運動員多可得到社會支持。在這方面,內地有慘痛教訓。筆者上周文章寫內地一篇非虛構寫作作品《舉重冠軍之死》,描寫一亞洲舉重冠軍退役後工作無着,只能為人守門,最後無錢看病而暴亡的故事,該文被視為內地「新新聞主義」寫作的發端。

冠軍級別的香港運動好手,當然不愁出路。比如香港公路自行車運動員黃金寶,三次亞運會金牌得主,1996年以來奧運會上唯一的華人男性自行車選手,曾被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讚為「比黃金還珍貴」,退役後加入港協暨奧委會,2022年起擔任港協暨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以江旻憓在擊劍運動上的成就,如留在體育界發展,當然會有很好的職場未來。由於她有法律修習背景,進入法律界亦不失為好選擇。「飛魚」何詩蓓昨日返港接受採訪時稱,未來有意成為心理學家,她畢業自密歇根大學心理學系,此路亦順理成章。

不過,不管選擇怎樣的新賽道,和體育行業相比,都有巨大不同。體育人生更單純,金牌只有一枚,運動員的人生目標就十分清晰:冠軍、冠軍、冠軍,「更高、更快、更強」,追求更好的自己。可是,一旦演員離開舞台,戰士離開戰場,那個「冠軍」和「更好的自己」,又會在哪裏呢?特別是曾站到過世界最高領獎台的,在回歸凡塵、每天都和真實世界面面相對時,如何保持過去堅持追求的生命激情?這不僅對江旻憓,也包括對所有的退役運動員,都是極其真實的人生之問。

內地作家畢飛宇寫有長篇小說《青衣》,描寫戲劇演員的舞台人生,在完成華彩重章的壓軸演出後,大幕拉起,眾人退場,女主角獨坐於卸妝鏡前,心中浮現的往往是深深的空虛,和說不出的哀傷。這也會是江旻憓退役後進入真實世界時,可能遭遇的精神困惑。

也許,對人的一生而言,金牌不等同於冠軍。人生不會總有金牌,但會有冠軍。只要盡心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冠軍。運動員能數十年如一日地全力征戰沙場,最優秀的品質是什麼?筆者以為,是誠實。運動員如同農夫,春播秋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誠實地鍛造身體,有如農夫辛勤伺弄土地:身體不會說謊,土地亦永遠不會。對不再有金牌的體育外人生,要想得到自己的冠軍,只能瞄準標桿,日拱一卒。這是退役運動員,其實也是每一個普羅大眾,終將面對的人生之路。

江旻憓以後會做什麼,是個有趣猜想。以筆者的觀察,不排除重歸擊劍一線。內地首個女子擊劍冠軍欒菊傑,可比為40年前的內地版江旻憓,1984年獲洛杉磯奧運會金牌,亦是亞洲第一個擊劍奧運冠軍。這位前輩劍手的故事,內地50歲以上人士,人人皆知。1988年漢城奧運會後,時年30歲的她同樣急流勇退,移居加拿大。猜猜後來發生了什麼?2008年北京奧運會,她以50歲高齡重披戰袍,代表加拿大參加女子花劍比賽,闖入32強,這才再次退役。

欒菊傑並非孤例。內地另一位知名女劍客肖愛華,1971年出生,2005年因懷孕產下雙胞胎而退役。不過四年後的2009年全運會,38歲的肖愛華復出,參加了花劍個人和花劍團體比賽,均獲金牌。擊劍是一項更看重技術的運動,相比足球籃球、田徑游泳運動,擊劍手的競賽生涯可以持續更久。

聖經《彼得前書》4:10寫: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把天賦才華用到極盡,豈不更合天意。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江旻憓退役 歡迎來到真實世界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