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  | 口岸規劃要有前瞻性

文/黎岩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持續深入推進,以及由此帶來的方興未艾的港人北上潮,單是剛剛過去的周末,港深各大陸路口岸單日出入境即錄得88萬人次的破記錄。無論是羅湖口岸、落馬洲口岸,還是深圳灣口岸以及香園圍口岸,皆是人滿為患,在炎炎夏日的過境高峰時段,各個閘口大排長龍,尤其是通道狹窄的蓮塘口岸,市民在大廳外的高溫中打蛇餅大排長龍,苦不堪言。儘管如此,市民依然趨之若鶩樂此不彼,吃飽喝足的港人更是笑靨如花,甘之如怡。有見及此,隨著新一輪口岸興建重建的啟動,港深兩地如何積極溝通協調,規劃具前瞻性的口岸設施,提升口岸通關效能與便捷性,將成為各界期待並關注的焦點。

深圳市口岸辦主任劉衛翔6日介紹各口岸未來規劃時表示,皇崗口岸和沙頭角口岸都要重建,羅湖口岸正在改造升級,同時也將規劃建設一批新的口岸,比如河套專用口岸、前海口岸,口岸設施的重建改建興建,都將有力支持河套和前海兩個重大平台的發展,吸引港深市民雙向有序流動,推動灣區融合發展。

根據港深雙方的協商,在確保東進東出西進西出大方向的同時,調整現有口岸功能,取消沙頭角口岸和皇崗口岸的貨檢功能,把文錦渡口岸的鮮活貨運功能轉移到蓮塘口岸,更好優化口岸交通配套功能布局。而據深圳方面表示,在蛇口口岸還將增加跨境直升機出入境服務,探索建立內地首個海空複合型口岸樞紐,以期配合國家規劃的低空經濟發展。

沙頭角口岸重建規劃相關方案已獲國務院批覆,重建後沙頭角口岸將取消貨檢功能,僅保留旅檢功能,設計旅客通關能力也將大幅提升至單日4萬人次。當局亦強調,未來將繼續探索在沙頭角口岸落地更加便利的通關查驗模式,進一步提升旅客通關體驗和查驗效率。

不論如何,口岸規劃建設必須確保能夠令兩地市民往來便捷暢通,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加速器。為此,必須具有前瞻性規劃的視覺與思維。以蓮塘口岸為例,其於15年前設計規劃時,完全是根據當時的客觀情勢,單日客流量僅為30000人,而在通關後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單日通關最高即達6.29萬人次,明顯地超出口岸通關負荷。今年5月15日佛誕日,蓮塘口岸單日出入境人員更首次突破10萬人次,是2024年以來第八次刷新單日出入境人員流量紀錄。

蓮塘口岸每逢周日晚8時左右返港高峰期,大批市民在大廳外打蛇餅排長龍,因為長者2元搭車的優惠,更多老人家皆選擇以該口岸為出入境通道,其結果是,大批白髮蒼蒼顫顫巍巍的老人家十分無奈地排隊等候。顯示相關口岸前期規劃明顯滯後,未能合理預見到口岸通關客流量的增長。

其實,蓮塘口岸所面對的困境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單日30000人次的客流量規劃明顯滯後;二是出入境共用單一狹窄通道設計極不合理;三是未能準確預見到灣區融合發展的趨勢;四是港人選擇前往惠東沿海地區養老休養的社會需求被嚴重忽視,數據顯示,單是居住在惠東十里銀灘一帶的退休港人就超過了20萬人,這20萬人主要仰仗蓮塘口岸出入境,給蓮塘口岸通關造成無形的壓力。

另一方面,中央積極呼應香港市場訴求,大幅度放寬內地自由行城市,連遠在西北的蘭州、銀川等三線城市都納入自由行,且未來極有可能再度放寬。同時,由2009年4月起,深圳永久居民可以憑一簽多行「個人遊」。現時有社會聲音呼籲進一步放寬整個灣區一年一簽個人自由行。單是灣區超過1.3億的人口,若然放開一年一簽自由行,都將給現有口岸通關能力造成極為嚴重的壓力。

為確保各個口岸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客流需求,深化深港合作,加快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口岸功能布局,打造智慧口岸助力通關,口岸建設規劃必須具有前瞻性的超前思維。以羅湖口岸改建為例,未能將東鐵直接接駁深圳地鐵,亦未能實施「兩地一檢」就是一大敗筆,即便改建後或能提升客流量,仍未能給市民帶來全新的過關體驗。而正在重建的皇崗口岸,雖然將會實施較為便捷的一地兩檢,當並未一步到位實施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的快捷模式。

新形勢下,識變應變求變,深化改革已經成為香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應現時日新月異的大數據高科技發展,採用人臉識別非接觸式通關模式,應該成為港深兩地相關部門共同努力的方向。香港畢竟是中國的一個特區,理論上講,若果海關查驗嚴格,一般情況下,相信不會給國家安全等帶來隱患。因此,人臉識別應該成為未來可行的通關模式。

同樣,特區「兩制」的靈活性也應該體現在出入境政策方面,考慮到香港居民亦是中國國民的社會屬性,長遠而言,由兩地兩檢到一地兩檢,再到兩地一檢,並過渡到一地單檢,應該成為提升通關效能,加速融合發展的政策取向。要打破固有思維定式,積極考慮兩地口岸在逐步實現統一的海關查驗標準的同時,只需要單方檢查,即可放行,即由內地邊檢海關一次查驗即可直入香港,毋須香港再次驗證放行,以大幅加快通關效能的同時,可大幅減少邊檢人手及相關的財政支出。

總之,在對口岸硬件做前瞻性規劃的同時,須因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採用更為先進科學的通關技術,硬件軟件超前更新並舉,才能夠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全方位深度融合的發展需要。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  | 口岸規劃要有前瞻性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