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記者實測|肉檔呃秤禁不絕 一斤只得14両 遇消費陷阱點應對?

大公報記者日前到葵涌街市觀察,見其中一個肉檔標明「特價全場38」,記者購買了豬肉後發現不足秤情況。

日前《大公報》報道,掛在肉枱上的豬肉被「整色整水」,不新鮮的豬肉被「生鮮燈」照耀下,顯得格外鮮嫩紅潤,除此之外還存在呃秤的陷阱。大公報記者日前在葵涌街市內實測,購買一斤攪碎豬肉,卻發現拿到的肉不足一斤,只約有14両,較本港一斤16両少了二両。有上址街坊反映,街市內不少貨品都沒有標明價格,商品價格隨口開,被呃秤的情況不時發生。

「街市內好多檔都不標價錢!」在葵涌邨居住的陳太表示,平日由於方便會往就近的葵涌街市買餸,惟發現該街市內無論菜檔、海鮮檔及肉檔等,不少都沒有標明價格,「他們喜歡賣多少錢就多少錢。」她以早前在上址購買菜心為例,她表示當她前往購買,檔主表示25元一斤,惟另一名顧客詢問時卻變成每斤20元;翌日她再去購買,相同的菜心卻變了每斤28元,令她無所適從,「該街市檔檔都好似是賣海鮮,都是海鮮價,我覺得他們不標價錢不是太好。」

街坊寧轉往其他街市買餸

陳太指出,由於她只跟兒子居住,購買的肉食較少,早前往該街市購買豬肉,當日有肉檔標出一斤38元,陳太要求購買20元攪碎豬肉,及後發覺豬肉僅如拳頭般大小,「20元應該有半斤,但看上去根本沒有半斤。」陳太坦言,為求購得「靚餸」,她至今已轉去附近超市、大窩口邨內街市或楊屋道街市,「楊屋道街市便宜好多,地方大,人流多;葵涌街市地方小,人流少,東西貴又無標價,可能博大家都不知道賣多少錢。」

為求證陳太所言,大公報記者日前往葵涌街市查看,的確看見部分蔬菜檔及魚檔並沒有在每件貨品標明價格,該街市內有兩檔出售新鮮豬肉攤檔,其中一檔較多人光顧,檔口掛了大量鮮豬肉,記者看到檔口標明「特價全場38(元/斤)」,遂向檔主要求購買一斤攪碎豬肉,檔主快速在肉枱上的一大塊豬肉上切下一塊,並交由在場一名助手放進碎肉機內攪碎,未幾即把一包攪碎豬肉交予記者,收取了36元(換算重量應為15.15両)。但記者將該包攪碎豬肉放上街市內的公磅量度,發現只約有14両。

根據《度量衡條例》,任何人在按重量或度量供應貨物時,必須按淨重量或淨度量供應;假若貨物的實際重量或度量少於所宣稱的供應量,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一萬元。此外,任何人使用或管有任何偽誤或不完備的度量衡器具以作商業用途,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2.5萬元。而任何人未有讓顧客清楚看見稱量工具所顯示的重量,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

2020年至今成功檢控21宗

海關回覆《大公報》表示,2020年至今,海關共成功檢椌21宗有關重量不足的個案,當中包括豬肉及其他貨品,涉案商戶被罰款500元至12000元不等。另外,海關經調查及徵詢法律意見後,向128個商戶發出書面警告信。海關提醒消費者應光顧信譽良好的商戶,購買以重量供應的貨品時,應留意商戶秤量時的過程和貨品的實際重量。

消委會發言人表示,根據《食物業規例》(第132X章)法例規定,任何人士如在本港售賣新鮮、冰鮮或冷藏牛肉、羊肉、豬肉、爬蟲(包括活蛇)、魚(包括活魚)及家禽,必須在開業前向食環署申領新鮮糧食店牌照。消費者應光顧持有相關牌照的商店購買新鮮肉食;此外,如商店售賣預先包裝鮮肉,消費者可檢視包裝標示的食用日期,確保食物在保質期內。

房屋署發言人表示,根據紀錄,葵涌邨辦事處(一)在過去三年並沒有接獲呃秤的反映或投訴。此外,葵涌街市承租商已在街市內設有「公正磅」,供市民可以即時量度食物的重量。如市民懷疑有商戶在營商方面涉及違法,可向相關執法部門反映。

話你知|進口香港豬肉 鮮肉佔43.6%

香港市面供應的豬肉為新鮮、冰鮮及冷藏豬肉,按2010年香港進口食物的主要來源的資料顯示,當年進口總量中新鮮豬肉佔43.6%、冰鮮豬肉佔5.8%和冷藏豬肉佔50.6%;而從內地進口的比例則分別為100%、97%和49%。此外,按政府統計處的數據,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輸港最多冰鮮豬肉的首十個地區為泰國、中國內地、澳洲、巴西、荷蘭、美國、加拿大、西班牙、南非和韓國。輸港最多冷藏豬肉的首十個地區為巴西、德國、荷蘭、中國內地、波蘭、美國、西班牙、越南、俄羅斯和加拿大。

街市設公磅 可即秤重量

呃秤是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也即是短斤少両。然而呃秤手法層出不窮,不法商人會利用不準確量重工具;或以口頭方式報大貨物重量;或將配料計入淨重量,甚至偷龍轉鳳的手法,以較輕的貨物調換。上世紀九十年代,街市內呃秤情況非常嚴重,故政府部門在各大市政街市增設公磅,通常放在街市出入口或主要通道的旁邊,方便讓市民可以即時量度貨物的重量。自此之後,街市內呃秤的情況即時收斂。

業界解密|冷藏冰鮮充鮮肉賣 無良肉檔魚目混珠

「消費者過往購買肉類均以肉眼分辨,其實並不理智。」香港農業聯合會主席陳建業接受《大公報》訪問時坦言,因過往不時聽聞有不良肉販,除用「生鮮燈」的效果,亦會利用「保鮮粉」、硼砂之類的方法為不新鮮的肉類「整色整水」。他更透露,不良商人利用冷藏或冰鮮的豬肉,魚目混珠扮作新鮮肉,希望政府部門能加強監管及巡查。

「殭屍肉」用化學物「化妝」

陳建業表示出售冰鮮豬肉應有相應配套的銷售條件,例如在切割冰鮮肉時需在冷凍的環境下分割,並需作預先包裝的安排,惟不少商販未有遵從,「如現時政府的監察能跟足,就能減少這方面的情況。」他又提醒,市民看到過分便宜的肉檔需打醒精神,因為來貨有基本的價格標準,新鮮豬肉價格一般超過每斤40元,「如去到20多元一斤,成本都未能收回,又何來有肉可出售。」

「現時看到旺角、深水埗及元朗一帶,標榜20多元一斤豬肉,存在魚目混珠的嫌疑。」陳建業透露不少不法商人會利用冷藏肉解凍後扮新鮮肉出售,將各地入口並且冷藏已久的「殭屍肉」,利用行內俗稱「保鮮粉」、「神仙水」等的防腐化學物,將「殭屍肉」起死回生。

所謂新鮮豬肉即是溫體肉,毋須要冷藏,冰鮮肉則需要冷藏於冷藏櫃或冷藏設施內。陳建業提到,出售新鮮肉的肉檔通常會與食肆、茶樓及酒館聯繫,賣剩的新鮮肉(俗稱下欄貨)會交予相關食肆或中菜館。但他指出,不排除會有肉檔將新鮮肉放入雪櫃,翌日再出售。陳建業又指現時政府相關部門不時進行檢控行動,惟覺得檢控力度不足,巡查亦相對較弱,他說食環署得知部分出售較平價豬肉的肉檔,應集中跟進處理。

另外,陳建業指出攪碎豬肉不足秤的情況在業內甚為普遍,由於攪碎為一個加工的過程,因而會出現損耗,「在攪碎過程中,(攪碎機)未必能將所有的肉完全推出,而豬肉可能要起皮及切了一些肥肉也會輕了。」他指出,購買一斤的豬肉經攪碎後,會減少一至二両,若購買較少量的豬肉,例如三両,少了一両,比例上便會十分明顯。

陳建業同時提到,肉枱上的「生鮮燈」若要在港立例規管,恐與本港商業社會競爭有抵觸,「珠寶行的燈光亦開得好光,令你好清楚看到貨品,但在出售肉食上則出現難度。」他指出,如設立相關規管條例,社會恐會出現「他可以,為何我又不能?」的反應。他認為難以作一刀切管制,而內地的法規與本港不同,設有市場監管部門,售出的價格都有管制,惟香港是自由市場,出售價格並沒有統一管制,可自行訂價,而現時相關食物安全條例亦能規管到位。

(來源:大公報 記者:余風、蘇荣〈文〉 盧剛昌、余風、鄧浩朗〈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記者實測|肉檔呃秤禁不絕 一斤只得14両 遇消費陷阱點應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