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妮娜
2024年8月份奧運健兒訪港掀起全民追星熱潮。Google trends顯示,香港地區以奧運健兒為關鍵詞的搜索熱度指數在8月30日直撲峰值至爆表。港人追星土壤豐沃,港產影視和明星培育了香港獨特的追星文化和景觀。自2021年奧運健兒集體訪港,經過3年的時間,見證了兩地文化融合進程加速。
從1954年香港參加英聯邦運動會,至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參與全運會,再到今日內地奧運健兒享全港市民天王級的追星熱情,彈指間七十年。遙想當年,回歸前的香港,國際奧委會表明「香港人」應以宗主國的身份參賽,那時候香港人尚不能以中國香港隊參與競逐;很多具潛質和有實力但沒有領取英國護照的香港居民或遷港華人,亦無法代表香港參與奧運會。自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中國香港隊的運動員逐漸在國際賽事上嶄露頭角,到2024年35名運動員參加巴黎奧運會13個體育項目賽事,創下歷史最佳成績。
奧林匹克精神倡導「更快、更高、更強」,努力超越自己,達到更高理想。香港的奧運會故事更是映射了時代變遷下,追求卓越的騰飛與奮進,離不開腳下的土地,腳下的基石越是穩健和篤定,就能不斷超越,達至新的高度和新的強大。對於香港來說,回歸中國的歷程,從1997年開始是一個逐漸找回自我身份的旅途。作為中國文化從未分割的一部分,她的歸途有曲折、有艱辛,時至今日國民身份認同感在內地奧運健兒訪港媒體報道和民眾反應上,流露撲面而來的感性——儘管嚴謹的社會學者更願意發放問卷做調查,以統計指標和數據描述變化、程度,但是有些氛圍、情感不可言,本港居民狂熱追向奧運健兒現身地,歡呼和圍追是對認同的詮釋,全紅嬋的一句廣東話祝大家恭喜發財登上全港媒體重要版位亦是。
媒體報道具有議程設置功能。議程設置理論認為大眾傳播媒介不能決定大眾對某一事件或意見的看法,但可以通過提供信息、安排議題來引導人們關注哪些事實和意見。奧運健兒訪港在媒體報道數量上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新高。港媒向來實際,議程設置絕不一意孤行,它們願意投入人力財力大規模報道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在於受眾和流量。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跳水女皇全紅嬋成為此次訪港天團中人氣指數最高的運動員,她的一舉一動,甚至一個哈欠都登上媒體重要位置。除了她的特質和賽事成就,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她來自廣東湛江——嶺南文化在香港根基深厚,歷來在兩地融合中扮演重要角色。阿姐(汪明荃)就很懂過這個Meme,她在奧運健兒大匯演時故意用廣東話問樊振東,因為樊振東兒時起在廣州生活多年,識聽廣東話。此片段迅速成為香港媒體報道熱點。語言在文化融合和認同中扮演的角色可見一斑。這些存在血液和基因裡的天然紐帶無疑是國民身份認同感的橋樑,順水推舟自然舟易行。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