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於去年11月至今年4月,以問卷訪問了超過1600名中學生有關他們的幸福水平情況。調查顯示,中學生的幸福感只屬一般水平,以5分為滿分,只有2.63分。約兩成受訪學生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或焦慮徵狀,其中以女生的整體精神健康狀況明顯較差。
調查結果顯示,最多受訪學生不滿的生活範疇是學業,其次是外貌體型及文憑試。超過一半受訪學生經常會狠批及責備自己,團體指學生越常自我批評,越容易受情緒困擾,連帶幸福感亦會越低。
團體建議學生,可透過訂立可行目標及有效的行動計劃,着重成長而非結果,將有助減少自我批評及情緒困擾,又認為青少年求助意欲低,當局用作識別高自殺風險學生的「三層應急機制」應該恒常化。
團體指出,社會復常後中學生的缺課問題持續,過去一個年度共收到300宗求助個案,當中兩成有社交困難或缺課習慣,普遍因為學習困難或與老師、同學的相處問題,建議學校在處理長期缺課的個案時,可因應學生的情況制定合適策略,例如容許學生有自修的時間,或安排老師單獨指導課業等。此外,團體還建議政府加強校本精神健康支援計劃,及早將學校個案轉介專業人士。
相關報道:
收藏
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