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後疫情時代中學生的心理挑戰:幸福感一般 男生高於女生

【點新聞報道】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2024年中學生幸福感調查」於去年11月至今年4月期間進行,成功向1646位中學生收集問卷,了解他們的幸福感、整體精神健康狀況、生活滿意度、自我批評及友善助人狀況,並提出了分析和建議。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服務單位主任馮澤棠表示,在後疫情時代下,中學生近年普遍面對的挑戰包括:負面情緒增多、社交能力下降、與同儕關係疏離及學業壓力沉重,均有機會致使學生面臨重大的壓力以至情緒困擾。

幸福感僅一般 男生及初中生幸福感顯著高於女生及高中生

調查顯示,受訪學生的整體幸福感平均分為2.63(5為最高),屬一般水平。僅兩成(26.3%)學生的幸福感達高水平。男生及初中生的幸福感顯著高於女生及高中生。學生在情緒幸福感方面的程度最高,表示感到快樂、對生活感興趣及滿足。然而,他們在社會幸福感方面的程度最低,對團體的歸屬感、貢獻社會、相信人性本善等方面都感受甚少。

兩成半受顯著抑鬱情緒困擾

透過廣泛應用於學術與臨床研究的《青年版抑鬱焦慮壓力量表》,發現整體受訪學生的抑鬱平均分為5.42分,屬正常水平。約三成(33.6%)學生呈不同程度的抑鬱徵狀,超過兩成(25.5%)更達中度至非常嚴重程度,須尋求專業協助。學生最普遍出現的徵狀依次為:「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沒有什麼好事情是我可以期待」及「我討厭自己的生活」。

普遍學生不滿學業表現

調查發現,普遍受訪學生滿意的生活範疇依次為:「與朋輩相處」(66.4%)、「與家人相處」(58.7%)及「適應學校生活」(58.6%)。反觀不滿的生活範疇依次為:「學業」(36.6%)、「外貌體型」(25.5%)及「文憑試」(24.2%)。

建議:

減少自我批評

調查顯示,整體學生的自我批評平均分為2.66(5為最高),屬中等程度。逾五成(57.4%)學生的自我批評達中等或以上程度,他們常會狠批及責備自己,最普遍出現的自我負評依次為:「當情緒低落時,我覺得多數人都比我快樂」、「當重要的事情失敗後,我會不斷地想自己的不足」及「當情緒低落時,我容易糾結於出錯的事情上」。女生及高中生的自我批評程度顯著高於男生及初中生,或因女生在情感上普遍比男生更敏感,較易對自己的不足感到不安。

而分析顯示,自我批評與抑鬱、焦慮及壓力徵狀呈高度正相關,即學生越常自我批評,越易受情緒困擾,連帶幸福感也越低。傾向以嚴苛方式來批判和質疑自己、放大個人缺點和不足、忽視個人長處和成果,及訂立苛刻的標準或抱持完美主義,會較易使人出現羞恥、內疚、失敗及無價值等負面感受,並在人際關係方面面臨困難。臨床上,高度自我批評亦與情緒病、自傷甚至自殺行為相關。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樂心匯」臨床心理學家紀正楠解釋,個人的先天特質及後天經驗均會塑造出自我批評的傾向,建議學生可透過訂立可行的目標及有效的行動計劃、以着重成長而非結果的思維處事,並多練習自我關懷,像對待好友般支持自己,將有助減少自我批評及情緒困擾。

提升家庭關係

相比學生主觀最不滿的三個項目包括:學業、外貌體型及文憑試,經相關性分析後發現「與家人相處」、「前途/升學」及「適應學校生活」與學生的幸福感卻最有關係,影響最大。換言之,改善家庭關係比提升學業表現更能讓學生感到幸福。

專家建議家長自己可透過練習自我關懷來減少批評自己,紓緩親職壓力。同時,亦應認可子女的特質和長處、減少批判或將子女與他人比較,並給與子女分享感受的空間,藉以協助子女減少自我批評,亦有助提升親子關係。

推廣友善助人文化

本研究亦發現,整體學生的友善助人平均分為6.45(7為合格,10為最高),屬不合格水平。逾五成(53.3%)學生的友善助人狀況欠理想。分析顯示,學生越多友善助人,幸福感也會顯著越高。建議推廣助人文化,鼓勵學生嘗試主動展現善意、與人分享,並在能力範圍內多關心及幫助他人。學校可增加學生服務學校或社會的機會,例如學生守護大使、制服團體等,以助提升學生的幸福感。

建構正向校園文化

建議學校建立正向校園文化,多舉辦放鬆紓壓活動,提供個人成長訓練如:失敗教育、情緒管理、社交技巧等。此外,增加促進校園歸屬感的活動如:校園記者,以助提升學生的幸福感,亦能有效加強他們與學校的連繫,使學生在需要支援的時候願意向校方求助,預防情況惡化。

(點新聞記者馮珊珊整理報道)

相關閱讀

教育局:新學年做「正向家長」促親子身心健康

開學日|寄語學生事事順利鄧炳強點解幫「小小熊」插蔥?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後疫情時代中學生的心理挑戰:幸福感一般 男生高於女生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