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妮娜
每逢風球「駕到」,香港天文台必登熱搜榜,成為全港八卦的熱詞。因為根據勞工處發布的《惡劣天氣及「極端情況」下工作守則》,8號風球發出後,打工仔享提前收工以及無需返工的福利。全世界的打工人都盼放假。在僱用合同規定的假期外,有老天爺作美再加多幾個颱風假,發言人又是香港天文台,這讓極端天氣的預告成為天文台管理公共形象最棘手的關口。
此次颱風摩羯8號風球登陸,天文台提前一天(9月4日)預告,做足僱主和打工仔的心理預期功課。筆者所在的工作通訊群組從4號天文台預告可能在稍後兩日掛8號風球後,就開始討論工作時間安排。就在老細們盤算既讓打工仔們不耽誤工作進度,又符合勞工處關於惡劣天氣安排要求時,打工仔們的心已經飛向工作日放飛自己的場景。接下來就要看天文台發布8號風球的時間了,如果剛剛好在返工日8:00前,就賺足一日,如果在中午發布,賺足半日,最慘的是預告掛風球下午6:00後掛風球,正正好踩中收工鐘點,是一個讓天文台捲入批評漩渦的垃圾時間——打工仔們既不能享受到風假福利,還要面對交通擁擠、到超市搶購打風日物資的壓力。天文台自然就成了市民指責的對象。
近年來值得關注的動向是,天文台掛風球時間在社交平台和媒體報道中,民意成為一個新的關鍵詞。天文台5日上午11時45分便預告傍晚6時20分改掛8號風球,距實際生效時間早6小時35分鐘,比去年「蘇拉」及「小犬」更早。教育局、政府相關部門、港鐵都留足時間預備。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在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天文台提早預警某程度是順應民意。昨日小朋友3:00獲准放學,興衝衝進家門第一句話轉述同學討論,大讚天文台,竟然也用順從民意四字同梁先生一致。
另一方面,儘管天文台以前所未有的提前預告迎來了讚譽,網上依然充斥港人不滿,有市民抱怨:「明知(颱風)下午都嚟,都唔畀大家休息一日,係都要睇你班友動物大遷徙」。過往市民「嬲天文台嬲得好緊要,有人仲開咗網頁鬧天文台」。觀天象者與諸多不確定因素打交道,且不說預測是否準確,光是事關港人假期這一項,就註定天文台管理公眾形象的難度不亞於開議息會議後的美聯儲。
左右都是被罵,如何定位公眾形象管理?天文台或許可以借鑒被罵inflation nut的美聯儲——與其隨民意而動,不如鎖定專業、一切以數據為先、科學為第一要務。2021年熱帶氣旋「獅子山」襲港期間,天文台發出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的時間引起爭議。當時在回覆議員質疑時,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說過一句公道話:天文台很難跟隨民意作出決定,只能按科學數據行事。天文台掛風球時間是一個科學判斷的體系。在廣闊的海洋上要確定風暴中心位置,要靠衛星雲圖,還要根據每小時收到的衛星圖片步步追蹤,即便有現代科技,要準確標記風暴中心,要分析螺旋雨帶形狀、風暴中心附近雲塊移動情況、參照過去及現時的天氣狀況預測熱帶氣旋路徑,此外更要天氣預報員具備足夠的技巧和豐富的經驗。總之這是一個科學預測的過程,影響因素是氣候模型裏的雲、風、氣流等等,唯獨沒有民意。
倒是有人將民意調查類比過天文台的風球預測。「民意調查就像香港的天文台,定時發布選前的風向轉變。離選舉日越遠,民心未定,誤差必然較大。待選舉日臨近,預測自然趨向準確,就如天文台預測風暴路徑一樣。」如此看,天文台的公眾形象管理還是不要隨民意搖擺更明智,否則裏外都不是人,失了專業才是最大的公共形象災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