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點生活|下交叉症候群

文/彭俊耀

較早前講解了「上交叉症候群」引發的代償作用,而前一篇關於核心肌群時也帶出了「下交叉症候群」,一上一下兩個大交叉都是十分常見的肌力失衡問題,為了服務讀者今天再詳細介紹下交叉症候群的成因和療法。

我終於翹臀了,下背痛卻自然來?

「下交叉」基本上是指由腹部至臀部盆骨位置一連串的肌肉,也就是時下流行的深蹲鍛煉迷人曲線的核心部位。筆者是鼓勵大家多點做運動,無論鍛煉的目的是想擁有結實臀部線條還是增強體格肌力,兩者其實沒有抵觸,在鍛煉好深淺層核心肌群同時,修身健體也是可以一氣呵成!

有時候我們會見到非常之「S」字的身形,臀肌是上翹了,背部的曲線也很明顯,然而怪異點是身材不肥卻出現小腹凸出,而且腰弓那個曲線弧度感覺上也實在太深,那是我們戲稱為「假翹臀」的骨骼偏離現象。「假翹臀」是盆骨前傾所造成,屬於下交叉症候群的症狀之一,患者同時會有假肚腩和腰弓弧度過大的特徵。整體來說,是前後兩面肌肉支撐力不平衡,使到身體重心向前傾斜。

什麼人會出現盆骨前傾

正如上交叉症候群的原理一樣,下交叉也是多組肌肉失衡產生代償作用,我們將下半身的肌肉以腹對臀部,及下背部對腹股溝畫出對角線分成兩組:

  • A組(無力的肌肉群):腹部的腹直肌、橫肌、斜肌,和臀部的臀大肌、中肌;
  • B組(繃緊的肌肉群):下背部的豎脊肌、腹股溝的髖屈肌群

我們在正常的站立姿勢時,核心肌群整體發揮力量支撐上半身挺直,好像天秤兩側處於平衡狀態,身體重心置中,盆骨也維持於水平位置。當A組(腹腔和臀部)的肌群出現明顯乏力時,B組(下背部和腹股溝)便要加強收緊(代償作用)來穩住腰部避免塌陷。當下背部肌肉因長時間收緊而失去彈性,盆骨後方也會慢慢地向上拉高,變成盆骨前傾現象。

導致「下交叉症候群」的成因可能是坐姿不良、盤腿、受傷或運動時錯誤用力,但更常見於長時間穿着高跟鞋和維持站立的女性身上,因為雙腳不是平貼着地面,增加了腿背以至盆腔和腰椎核心肌群的壓力,加上腹腔肌肉缺乏強度,盆骨便不能維持水平姿勢,造成假翹臀和下背部凹陷的情況。當然我們關心的並不在於翹臀的真假,而是下交叉症候群對肌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 下背部和腹股溝肌肉因長期代償而沒法放鬆,久而久之導致肌肉勞損,出現一般包括腰、下背、髖和臀部的慢性痛症的病徵
  • 腰弓弧度過大有機會使到腰椎關節之間的空間收窄,擠壓兩邊的神經根引發疼痛或麻痺
  • 髖部肌肉控制力不足,導致髖和膝蓋關節習慣性內旋而過度拉伸,加快勞損速度。
  • 嚴重患者可能出現雙腳無力、梨狀肌症候群、腰椎滑脫或坐骨神經痛等病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點生活|下交叉症候群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