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牛津大學教授伊拉姆·西拉傑:成長環境可能影響基因表現

對於一個人的個性和人格特徵來說,先天和後天的影響各起着什麼作用?在結束不久的首屆大灣區教育論壇上,牛津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教授伊拉姆·西拉傑在接受點新聞記者專訪時指出,根據表徵遺傳學科學家的發現,飲食習慣、社交狀態、家庭教養等生活經驗,都有可能影響人類的基因表現,因此,為孩子創設有助於他們成長的後天環境,非常重要。

「表徵遺傳學的啟示」:關注孩子的成長環境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即便出生於同樣的父母,擁有同樣的家庭環境,自己的孩子彼此性格、愛好等可能完全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有人認為人的性格愛好等99%是與生俱來的,我不這麼看,表徵遺傳學(epigenetics)的出現,帶給我們關於遺傳機制的嶄新見解,也解釋了為何擁有相同DNA的雙胞胎,最後卻各自發展出相異的性格。」

伊拉姆·西拉傑介紹,根據表徵遺傳學科學家的發現,人類體內的蛋白質等化學物質可以在不改變基因排序的前提下,對DNA進行微小的修飾,進而影響基因表現,而環境對這些修飾作用有一定的影響;飲食習慣、社交狀態、家庭教養等生活經驗,都有可能影響人類的基因表現。

「其實後天環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拉姆·西拉傑強調:固有的東西我們不能左右,我們應該做的是思考前人的研究告訴我們的建議,創設並守護孩子後天的成長環境。

「比如,早期餵養、健康、高質量的幼兒教育等,對於促進先天能力的發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幼兒教育可以成為家庭教育在多方面的有效補充;與之相對的是,生長在貧困家庭,較少語言交流的孩子更容易患上輕度自閉症。」

「實際上,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無論是在家裏、幼兒園、社區、教堂還是寺廟,都會對兒童產生影響。我們必須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環境,以保護我們的孩子,並促進他們的發展。」

多子女家庭:老大老二老三的「次序特徵」

伊拉姆·西拉傑認為,有時孩子的不同表現可能並非來自於先天,而是因為他們的出生和成長期,自己的父母雖然是同一個人,在撫育他們的時候,卻經歷着不同的人生階段。她以自己的孩子舉例說:「我有4個子女,10個孫子(女)和外孫子(女),我的3個孩子中,每個又分別生了3個孩子。我們發現,每個家庭的第一個孩子通常表現得和其他弟弟妹妹們不一樣,我想,這是因為他們是第一個孩子。家中的『老二』可能不會有如此不同的表現,但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職業取向;而當養育第三個孩子的時候,父母可能會派給他們更多的家務活。」

「我們以為父母都是一樣的,但實際可能不是這樣的,他們從每一次的養育中有所經驗,老大容易被過度保護,老二會得到比較多的允許,輪到老三,似乎可以放任他們做任何事。」「在中國,往往稱孩子為『小皇帝』,因為歷史的原因,過去,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個孩子』。所以我認為,孩子們會有與生俱來的東西,但是環境的微妙差異——不同的幼兒園,不同的同齡人互動等等。孩子們個性的形成,不僅對先天因素敏感,對後天也一樣。」

(記者:馮珊珊/拍攝、剪輯:王一)

相關閱讀

中大夥牛津確立漸凍人新發病機制 患者感高興盼不治之症「有藥醫」

(有片)耀中幼教學院內地發展部主任時萍:孩子越來越少,幼兒教育該如何應對?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牛津大學教授伊拉姆·西拉傑:成長環境可能影響基因表現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