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講真D | 要正視青少年心理健康

文/黎岩

就在近日各界正檢討教育局為中學設立的防止青少年自殺「三層應急機制」將於今年年底完結,以及是否改進或延續應急機制之際,今日早上8時,將軍澳敬賢里一中學的一名14歲女學生,在校內突然情緒激動,手持利器企圖割手腕自殘,老師見狀連忙制止並報警。與此同時,今日清晨6時許,一名16歲少年在上水古洞麒麟村一村屋內燒炭,救護員接報趕到,將少年送往北區醫院,惜經搶救後不治。青少年情緒困擾及自殺問題再度引起社會各界的深深憂慮。

受三年疫情困擾及同期的社會問題影響,青少年情緒問題及相關的社會問題持續不斷地困擾着家庭及社會,去年全港中小學經公開報道的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多達32宗,相比2020至2022年,相關宗數分別為21、25及25宗,明顯有增加趨勢,雖然尚未有今年的全港統計數據,但外界預料相關數據亦不會令市民坦然面對。

亦是因為面對如此不容忽視的嚴峻問題,教育局去年專門為中學設立了為期一年的防止青少年自殺「三層應急機制」,惟該機制將於今年年底完結。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日前於電視節目稱,三層應急機制是針對高峰期的額外或特別安排,若變為恆常安排,可能會影響其他社會人士使用精神健康服務。該機制將有階段性總結,檢視實際情況後,再決定是否考慮延長。而學校就及社會各界則呼籲檢討並改進相關機制,特別是針對有情緒及精神困擾的青少年輪候精神專科門診長達兩年的殘酷現實(試想一位有精神困擾的青少年在無社會及外力關注下,任由其自生自滅隨性發展,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當局應該積極考慮如何因應社會劇變,輔導引導問題青少年。

據當局透露,「三層應急機制」實施期間,由校長即時轉介至精神科超過200宗個案,需要校外支援有逾120宗,合共320宗。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認為應從源頭着手,減少嚴重個案,「長遠從精神面貌角度出發,而非把所有人當成緊急個案處理。」她又指,到校社工和校本心理學家數目暫時足夠。

問題是,恰恰是因為駐校社工應對不足,校本心理學輔導嚴重不足夠,才會一再發生如此令人痛心的悲劇。若然社工有足夠的精力全程跟進一宗個案,並能夠做出適且的輔導引導疏導,一個個花季少年何至於痛下決心走向生命的終點?在這裏無意苛責駐校社工,相信他們也斷然不希望發生令人扼腕歎息的悲劇。但問題是,是否有足夠的人手與精力,從家長到學校,從社工到心理學家甚至從心理學家到精神科專科醫生,都能夠面面俱到地及時發現並密切跟進?所以說,問題的實質不在於檢討社工及心理學家是否足夠,而在於如何通過社會各界努力,減少並杜絕一再發生的悲劇。

當局聲稱另外新學年推出《4Rs精神健康約章》,關注學童情緒發展。已經有393間中小學響應約章,涵蓋全港中、小學約40%,反應比預期踴躍。另外,教育局未來亦將推出「開學‧好精神」學生精神健康資訊網站,幫助同學適應新學年的學習生活壓力。問題是,這類並非針對特殊個案的泛泛之舉,究竟能夠發揮多大作用,確實值得懷疑。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早前就表示,學生精神健康不會到年底就立即明顯改善,更加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而隨着基層經濟環境壓力的增加,相關問題只會越來越多。因此,「三層應急機制」應該恒常化,相關輔導服務應該得以加強,而不是在問題並未得到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戛然而止。至少,在相關機制下,校長可直接轉介個案到醫管局,避免了以往學生向公立醫院精神科求診,排期輪候隨時2年可能造成的悲劇。

亦因此,當局不應將更多精力花費在這樣或那樣的考試測試,而應該考慮設立一個高級別的專業委員會,跨局和跨專業檢視針對學生精神健康問題的短中期措施,必要時,對疑似情緒及精神問題學生實施干預輔導。長遠而言,要檢視學制、課程、學校活動、測考方式、升學制度,甚至包括青年就業及向上流等系統性社會問題,讓青少年「對未來有抱負、有希望」。至少,要讓青少年能夠看到未來的希望與出路,而不是蝸居劏房五年八年仍無改善的可能。總之,要讓青少年感受到「你哋未被忘記、你嘅聲音會被聆聽到。你哋個個都係香港未來之希望。」

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調查顯示,受訪6至17歲在學兒童及青少年中,有24.4%人在過去一年,受到至少一種精神疾病困擾,但近半數照顧者不願意尋求專業協助。整體調查對象中,過去一年曾有自殺想法、計劃和行動比率分別為3.9%、1.9%和1.1%,中學生情況更嚴重,比率分別為8.4%、3.8%和2.3%。其中,常見風險因素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父母有明顯臨床情緒困擾、兒童及青少年自身有睡眠失調,以及學業困難(如重讀、停學或缺課)。

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目前社會各界防自殺求助渠道甚多,固然是好事,但同時因為政出多門,能否真正發揮有效作用,也值得懷疑。各類防自殺熱線包括:「情緒通」精神健康支援熱線:1811;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2389 2222;生命熱線:2382 0000;明愛向晴軒:18288;社會福利署:2343 2255;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 0000;東華三院芷若園: 18281;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 噏」。若果能夠將這些官方的非官方的各類熱線匯聚成為一個更為專業的24小時服務平台,與學校緊密合作,為情緒學生提供專業的跟進服務輔導,或許能夠發揮更為有效的作用。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是,個人自殺往往是情緒失控的衝動之舉,在失控衝動之際,還會有人冷靜理智地致電求助嗎?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講真D | 要正視青少年心理健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