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財經觀察|香港與新加坡:亞太金融中心在全球市場波動中的較量與機遇

文/葉紫翎

2024924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在韓國釜山聯合發布「第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6)」。香港排名重返第3,是自20223月以來,再次在同一調查中排名高於新加坡,在亞太區居首。紐約、倫敦續居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首兩位,新加坡輕微下跌一級至第4

3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 GFCI 36)。(GFCI報告截圖)

香港在經歷了連續4期排名落後新加坡之後,終於再次超越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三,國際金融中心秩序再現「紐倫港」。頂級金融中心的整體格局雖然較為穩定,但競爭異常激烈。

香港和新加坡都被稱為「東亞奇跡」和「亞洲四小龍」,其崛起軌跡高度相似,均屬於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兩地的經濟發展均始於作為貿易轉口港,依託早年的政策變革、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獨特的制度優勢,實現了快速的金融業發展,躋身全球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影響 ,香港和新加坡的樓市在過去幾年中都經歷了一定程度的萎靡,隨着美國展開減息周期,摩根士丹利指出,本輪減息周期對香港、新加坡及澳洲等發達地區的利好效應,將高於印度及中國內地等發展中地區,而且大部分地產股在減息期間將會上升,因發達國家的地產股資產及賬面值與利率的敏感度較高,當資本化率下跌,股價便會上升。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的樓市主要受到本土供求關係及監管政策的影響。

摩根士丹利指出,傳統上減息確實對樓市有利,但對亞洲房地產市場及股市的影響則不盡相同。該行認為,基於按揭利率下調有助提高負擔能力,香港樓市將受惠於此,支持力度將超過新加坡。大摩估計利率每減1釐,本港地產股每股盈利平均上升5.2%

2021年中以來,利率上升已成為拖累香港樓價下跌的主要因素,樓價已經下跌約三成。摩根士丹利預測,隨着負擔能力的改善及負回報的情況出現,香港樓市有望觸底反彈,預計明年香港住宅樓價將反彈5%,成交量將增長8%。相較於香港,新加坡的情況則顯得複雜。大摩指出,由於新加坡的印花稅高企,加上借貸監管相對嚴格,降息對當地樓市的幫助有限。預計新加坡的樓價明年將下跌5%。這一情況使得新加坡的樓市在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表現不如香港靈活。

作為具有較高同構性的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香港與新加坡在金融領域長期存在一定的競爭。

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香港和新加坡的GDP總量分別為3,835億美元與5,013億美元,同比增速分別為3.2%1.1%;人均GDP分別為50,889美元與84,714美元,同比增速分別為約2.9%-4.2%,可以看到兩地差距已擴大至1178億美元(約9174億港元)。此次美元基準利率下調,香港本地市場利率有回落的空間,對經濟將會有正面影響。

在高息環境之下,向銀行借貸的成本亦會因而上升,無論是消費或投資決定亦趨向審慎,同時亦出現無力償還貸款的情況。據破產管理署數據顯示,今年5月破產呈請個案有871宗,按年上升約35%,為20224月以來最高。外界亦預期是次減息能有助香港的經濟復甦速度,除了能為樓市帶來支持外,亦能令企業融資的成本能有所減低。

金融市場仍是香港佔優

儘管新加坡在的經濟總量、製造業、人均GDP上表現出色,在股票、債券、外匯、資管等重要資本市場,香港仍然完勝新加坡。

在市場規模上,香港股市市值去年3月超過3.8兆美元,新加坡證交所市值約為6800億美元,香港債市規模約2.3兆美元,新加坡約 1.8兆美元。2023年,香港交易所擁有2600家上市公司,數量是新加坡交易所的2-3,香港股市總成交額約25萬億港元,新加坡(2023財年)僅1.6萬億港元,香港是新加坡的15倍。商品期貨交易方面就各有所長,新加坡位於東南亞市場向來在能源、礦業方面有優勢,但香港交易所擁有倫敦金屬交易所,Base Metal交易量依然是世界第一。

這種差異的一個關鍵原因在於兩地市場的服務對象不同。新加坡主要面向東盟市場,而香港則主要服務於大陸的企業。例如,香港銀行約45%的貸款與內地企業相關。東盟市場以中小經濟體為主,難以孕育出優質公司,而優質的內地資產則更傾向於在香港上市。目前,香港股票市場中,約80%的市值來自內地企業,可以說香港股市已成為內地經濟的晴雨表,而不僅僅是香港經濟的反映。東南亞有10個經濟體,人口6.8億,經濟總量為3兆美元,內地則有14億人口,經濟總量18兆美元。

新加坡的股票市場由於資金少且缺乏新興優質企業,難以吸引國際資金的活躍參與。例如,蔚來汽車(NIO)曾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掛牌,主要是為了緩解在美股「摘牌」的風險,而非出於對新加坡市場的青睞。缺乏流動性和新興企業的吸引力,使得新加坡股市面臨負反饋循環,未來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彌補這一短板。

在外匯與利率衍生工具交易方面香港與新加坡均是全球外匯交易中心不分伯仲。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三年一次的最新數據統計,香港是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及第三大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而新加坡則是全球第三大外匯市場及第六大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此外,在人民幣交易方面,香港仍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外匯及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新加坡則排名第四。總體而言,新加坡在外匯交易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香港在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中更具優勢

新港財富管理之爭

儘管新加坡的資本規模仍落後於香港,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生態圈成長迅速,於20192月出台了兩項針對基金的稅收激勵措施,此後不斷推進和更新家辦直接管理資金的相關條款,吸引大量海外高凈值人士成立家族辦公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9年期間,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的數量增加了5倍。德勤表示,截止去年尾,財富逾1,000萬元或以上的香港單一家族辦公室數目達2,703家,起步更早,而新加坡約有1,4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獲得稅收優惠,同比增長27%,是2020年的3.5前者在香港經營,家族來自本地、內地,及新香港家族包括內地及東南亞。

2020新加坡允許成立可變資本公司 (VCC),讓潛在客戶將大量資金存放在當地金融中心,省稅又秘密,香港則更早2年允許成立「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如今也取得不錯的進展。

「競合」探索新機遇

香港在跨境金融方面依然具有優勢。根據2022年底的數據,非本港居民在香港的資產預計達到2.2萬億美元,超過新加坡的1.5萬億美元。預計私人銀行在管理非本地人資產的金額上在2023年將超越瑞士,當中滙豐、渣打及DBS等銀行佔據優勢地位。此外,亞洲近一半的避險基金經理在香港。

相比香港,新加坡強大的製造業是其GDP超過香港的重要原因。據報道,製造業才是新加坡的第一大支柱產業,以2023年的數據為例,對新加坡GDP貢獻最大的三個行業分別是批發貿易、製造業、金融保險,分別佔GDP總量比重的22.3%18.6%13.8%。其中,製造業是新加坡的第一大支柱產業,主要包括半導體、化工和生物醫藥等領域。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先進制造業發展,並在2021年提出「到2030年將製造業擴大50%的目標。

新加坡的製造業部門多集中在半導體及相關零部件、化學品與製藥行業,製造了全球約70%的半導體引線焊接機,並佔據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20%。此外,全球前十大收益最高的藥物中有四種在新加坡生產,而其助聽器產業則佔據全球市場的30%。新加坡還是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

相比之下,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為金融、旅遊、轉口貿易和專業服務業。另外,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其產業布局更加專注於服務業,製造業逐漸向廣東等地區轉移。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注重全面發展,特別是在科技產業方面,體現出兩地在經濟發展策略上的本質差異。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前日(922日)在新加坡展開三日訪問行程。丘23日與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部長顏金勇見面時,對新加坡支持香港申請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表示感謝,並稱香港冀為更廣泛、更深入的區域經濟合作和融合作出貢獻。他亦呼籲新加坡商界善用香港的獨特優勢,探索內地市場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龐大機遇。

新加坡是香港的第四大貿易夥伴和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成員國中最大的商品貿易夥伴,亦是香港的第七大投資者和第六大對外投資目的地。兩地在金融、科技、貿易等領域的競爭實際上促進了彼此的發展,這種「競合」關係使得兩者都能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環境中在不同領域深化合作,以建立更緊密的雙邊關係。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財經觀察|香港與新加坡:亞太金融中心在全球市場波動中的較量與機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