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專題・熊貓經濟|推出香港專屬「熊貓IP」 接住「那隻大熊貓」的潑天富貴(系列之一)

【點新聞報道】港產大熊貓龍鳳胎滿月、中央贈送的大熊貓「安安」和「可可」也剛剛在香港展開新生活,加上已經在海洋公園住了17年之久的「盈盈」和「樂樂」,香港迎來同時擁有6隻大熊貓的高光時刻,各界掀起一股熊貓熱潮。大家捲起手袖,大力提出發展熊貓經濟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需要思考的問題,比如,相比其他擁有大熊貓的城市,香港似乎缺乏一個說好熊貓故事的IP。

(點擊播放視頻)

提起大熊貓界的頂流,南有花花,北有萌蘭,海歸有福寶。人們「為熊癲狂」,能不遠萬里到成都、北京,去看這些大熊貓界的網紅。就連一旁的廣州,也因為大熊貓三胞胎「萌萌、帥帥、酷酷」三姐弟和「萌二代」新生熊貓「妹豬」,多了很多定期打卡的熊貓迷。

香港呢?提及大熊貓,許多市民及遊客只知道海洋公園有大熊貓,對現存的大熊貓卻未有太深印象——許多人甚至叫不出「盈盈」和「樂樂」的名字!香港「有大熊貓」,卻似乎沒有發揮「有大熊貓」的優勢。比如,香港市民Wendy就表示,自己之前也買過大熊貓的商品,但比較少來海洋公園,對香港的大熊貓也不太了解。

【香港不能僅僅「有大熊貓」 更要有大熊貓IP】

問題的關鍵,在於讓香港的大熊貓和內地的「大熊貓頂流」一樣擬人化、形象化,成為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熊貓IP。要有更多的資料和產品互動,讓其以個體形像出現,而不是單以「大熊貓」這個物種來和旅客建立聯繫。

海洋公園內的熊貓。(點新聞記者周楎攝)

香港市民黃女士提及,有留意過靠近海洋公園的港島南區,有商店售賣大熊貓相關的商品,也有酒家推出大熊貓造型的點心,這些會是吸引她的點,她也很期待見到兩隻大熊貓寶寶。來自成都的旅客張小姐就笑稱,平常在成都見大熊貓也比較多,但還是想來香港看看不同的感覺。她提及成都的熊貓元素比較多,自己有朋友也會因為很喜歡其中某隻大熊貓而專門去買相關的商品。

至於來自上海的旅客徐先生和徐女士就認為,如果有些本地特色的東西,更能吸引他們。他們這次香港行中的重要行程就是來海洋公園看大熊貓,若有孩子喜愛或是實用的大熊貓周邊產品確實更能吸引他們了解和消費。

【新媒體時代  大熊貓IP帶來的龐大流量】

作為一種資訊載體,IP可以透過文字、卡通形象、音頻視頻創造流量,在商業環境中可以以更低成本,更有效率地發酵、轉化,吸引更多的關注。而在世界各地成功行銷大熊貓的案例中,都不缺乏IP的塑造。

成都大熊貓繁殖研究基地(熊貓基地)以自家繁殖的大熊貓聞名,年最高遊客量逾1100萬人次。當中大熊貓「花花」更是全球人氣大熊貓排行榜第一名。花花自身的形象較與眾不同,她的身材比一般大熊貓要更為嬌小,加上行動緩慢、可愛乖巧,不時積極配合遊客拍照,堪稱大熊貓界的「頂流女明星」。

大熊貓花花。(中新社 資料圖

每日清晨5點,不少花花的粉絲就會在熊貓基地門口就會排起長隊,只為開門後儘早與花花互動。即使輪候一小時只能見花花兩三分鐘,也絲毫沒有打消粉絲們的熱情。此外,現場也不乏外國旅客專門前來,只為了見花花一面。這充分體現了大熊貓的獨特魅力。

除了大熊貓本身的特點,塑造背後的故事也能帶來流量。重慶動物園的大熊貓「莽小五」原本擁有一架塑膠玩具飛機,但後來因高溫天氣和材質安全問題,園方將飛機撤走了,沒想到「莽小五」竟在原本飛機所在的地方露出悲傷表情。有汽車品牌把握機會,送出木質大跑車,讓它重展笑臉。這個故事讓許多人記住了這個小小年紀就有飛機和跑車的「莽小五」。現時「大熊貓莽小五」的微博超話已經有超過2000萬的閱讀量,每天都有旅客專門前去看「莽小五」和他的新跑車。

莽小五和牠的汽車。(網絡圖片)

【「若隱若現」的香港熊貓IP產業】

對比內地或日韓,香港的大熊貓IP產業似乎「若隱若現」。第一對贈港大熊貓「安安」和「佳佳」自1999年落戶香港後,吸引超過2,900萬名遊人探訪。但此後,新一代的「盈盈」和「樂樂」到來,園區內部卻一直沒有更新太多的大熊貓元素和打卡位置。更可惜的是「安安」和「佳佳」先後去了天國。

從海洋公園線上紀念品商店可見,商品雖然時有更新,有粉粉嫩嫩、與相似度達99%的「大熊貓寶寶公仔」,也有大熊貓積木、鍊式胸針的特別紀念品,但紀念品更新的頻率較慢,亦難見香港獨有元素,離大熊貓IP及其周邊產品的建立還有段距離。

海洋公園官網的熊貓周邊產品。(海洋公園官方圖片)

那除了海洋公園,香港市面上的熊貓文創又如何呢?港人張敏儀創作的「萌Q小熊貓」是一隻可愛、愛笑的小熊貓,本身的配色也打破黑白,以粉紅色為主,整體看上去「萌萌的」。張敏儀表示,自己本身是一位熊貓迷,恰逢自己在疫情期間處於暗淡和迷茫的時候,偶然找到讀插畫時留下一對熊貓初稿,給了她靈感,便創作了其原創IP角色「萌Q小熊貓」,用插畫的形式記錄日常生活,透過「萌Q」為香港帶出多一點可愛與微笑,發放正能量。

張敏儀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間賣香港紀念品店的畫廊做設計,這也影響了她在IP創作上,多採用圍繞香港風景的主題背景,讓「萌Q」帶大家遊歴香港景點,並透過插畫宣揚香港的可愛,讓眾多粉絲一同感受香港特色文化和享受每一個當下。

香港文創藝術家張敏儀和她的Mr.Q Panda。(點新聞記者任青攝)

不過,張敏儀也指出在香港做文創並沒有那麼簡單。自己陸續都有參與本地文創展、授權展,商場、市集主題聯乘,確實有見到IP文創在香港發展上就慢慢興起,開始有很多不同的本地IP角色出現。但在香港做文創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許多人要經營自己的IP多年才慢慢有人認識,平時擺展覽、存貨費用都比較高昂,尤其是在香港,IP的版權費上也是一筆很大開支,雖然都有資助可以申請幫補,卻仍舊入不敷出。她形容許多本地的文創同行就像養自己孩子一樣,貼錢去養育自己的IP角色和夢想。

帶有香港元素的明信片。(點新聞記者任青攝)

【撐熊貓「IP化」經濟學家:弱傳播+衍生品創造收入】

好消息是,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在 26 日迎接中央贈港大熊貓時透露,園方目前在針對6隻大熊貓開發新IP,會陸續推出有創意的新產品,希望公眾密切留意。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認為,把大熊貓「IP化」在香港是可行,單從大熊貓來說,如果只是為了吸引旅客買門票入園觀看,甚至可能連飼養大熊貓的成本都收不回。而從整個經濟體來說,大熊貓帶來的旅客收益,全部加起來能否提升香港GDP的0.1%都成疑問。若配合公仔、紀念品等周邊產品,或是其他衍生服務,才可創造大量收入。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認為,把大熊貓「IP化」在香港是可行的。(點新聞記者鹿洺攝)

莊太量提出,政府可以透過網路資源平台向海外宣傳,以獎金資助海外旅遊達人來港拍攝關於大熊貓的旅遊影片,更軟性地宣傳香港。此外,莊太量也提及,香港可以以打造熊貓經濟為契機,推出旅遊「組合拳」,把握香港特殊位置,吸引特別是歐美等長途過夜旅客來港旅遊,聯同其他大灣區城市或本地其他景點,組成一個旅遊聯盟,用套票的方式留住遊客。

所以,在大家思考如何發展「熊貓經濟」的時候,讓香港「有熊貓」似乎遠遠不如「有那隻熊貓」。只有政府各界合力,結合香港的特色,配合香港的文化和優勢,打造出香港獨有的熊貓IP,才能說好大熊貓故事,承接屬於香港的大熊貓高光時刻。

(點新聞記者鄭洢林報道;視頻攝製:鹿洺、任青;文稿:鄭洢林;監製:劉舒婷)

 

相關閱讀:

(有片)大熊貓文創產業如何發展?「熊貓經濟」打造香港旅遊新名片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專題・熊貓經濟|推出香港專屬「熊貓IP」 接住「那隻大熊貓」的潑天富貴(系列之一)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