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冀望財政刺激政策更加精準

文/蔣湖

9月下旬以來,為穩定經濟,國家層面連施兩記重手:9月24日,央行、證監會和金融監管總局三位財經掌門人聯袂出席新聞發布會,宣布了一系列致力改善實體經濟,穩定資本市場預期的政策;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三季度經濟工作會,出台促進股市和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一系列政策,為恢復經濟、挽回市場信心,注射了一劑強心針。

應該說,兩記重拳出手和相關政策緊鑼密鼓發布後,起到了立竿見影效果,表現在資本市場上就是股市報復性反彈,特別是國慶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股市出現少有的暴漲。上證指數漲幅超過8%,深證指數漲幅超過10%,創業板指數數漲幅超過15%。指數的上漲當然不能說明全部,至少表明投資者的鬱結情緒有所緩解,信心得到部分恢復,預期也有所改善。

在近幾年來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大、市場預期不足、資本市場幾乎失靈的大背景下,確實亟需包括貨幣政策等在內的強有力措施加持。從央行9月24日發布的一攬子政策當天即得到市場用手投票的結果來看,說明施用準確的政策對穩定和扭轉市場預期,提振投資者信心,確實發揮了作用。

改革開放40多年時間,可以說所有人都在一艘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對於穩定經濟、發展經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有共識。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在如何發展經濟和穩定經濟方面,到底還有哪些發力點,需要釐清思路。

目前來看,啟動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的聲音,已經出現。結合一段時期來一些體制內專家官員在公開場合的吹風口徑,比如退休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就在不久前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上發表演講,建議推出一攬子刺激方案,「以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為主籌措資金,在一到兩年內,形成不低於10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規模」,市場其實有所觀察,類似2008年4萬億的財政擴張政策或將上重演。

股市只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應當認識到,目前較多人關心的資本市場的起伏漲落,只是中國經濟全局中的一部分。在目前政策刺激第一波的強力反彈後,中國股市能否繼續健康發展、實現可持續的趨勢性反轉,從而能夠反哺更廣闊的中國實體經濟,從根本上需要上市公司、企業家階層、資本市場等各方努力,短時間看,也與貨幣、財政政策的具體措施和推行力度相關。既然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已定下大計方針,接下來就取決於各部門具體政策的出台和落實。不同於股市可以立竿見影、一點就着,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需要更科學準確的着力點。

一般來看,中國經濟當前的發展挑戰,是國際競爭格局和複雜的地緣政治情勢、中國自身的經濟周期特性、以及中國的產業調整及社會管理機制等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想扭轉經濟基本面下滑態勢,在第四季度及明後年實現經濟環比增長,固然是要採取更多、更主動的政策措施,但對那種重複過去做法、大上快上大項目的想法和做法,要予以高度警醒。從歷史經驗看,那些看似高歌猛進、實際經濟效益低、回本慢甚至遙遙無期的投資和項目,是造成目前債務負擔嚴重、特別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的癥結和根源。

任何刺激都是有代價的,這是大規模刺激性財政政策出台如已不可避免情況下的認知前提。當年的四萬億救市和拜登政府任期為應對疫情所採取的「大撒幣」政策,都值得研究分析。客觀來說,四萬億對當時穩定經濟起到一定效果,但也帶來貨幣超發、地方債務失控、產能過剩、經濟脫實向虛等後遺症。拜登政府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也帶來了美國近幾年最為嚴重的通貨膨脹率。

此外,還應該有一個共識,即當前經濟發展的痛點堵點其實是需求側,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帶來的市場萎靡,這和2015年國家推行的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已經不同。解決需求側的問題,在於有效提振市場需求,而不是進一步加大投資需求。如果還是一味刺激投資需求,反而會擴大本就過剩的產能,加劇供大於求的局面。央行前行長易綱就明確提出:「現在重點要放在抵禦通縮壓力上。」核心是要擴大消費:如果是刺激投資需求,會進一步擴大產能,反而加重問題;只有提升消費需求,才能治病。‍‍

所以,如何提升消費需求,或者更進一步說如何讓消費者手中有錢、心中有信心,才是穩定經濟的重點所在。目前提升經濟的政策突破口,是放在了股市和樓市上。穩樓市確有必要,因為全國居民70%的資產都沉澱在了房產,樓市穩不住,信心就穩不住,所以中央提出樓市要「止跌回穩」是關鍵,樓市如繼續下跌,不僅事關居民口袋,更可能引起系統性金融風險。

穩股市,或可商榷。A股個人投資者賬戶最高一度達到3.22億戶,但同期滬市持股賬戶僅為4626萬戶,活躍賬戶更少,相比擁有房產狀況,無論參與人數、涉及財富總量情況,都不是一個層級。股市穩不穩的基礎不在救市資金,而在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強,上市公司就表現好,營業額和利潤一多,股價就自然上漲。因此,股市是標,實體經濟才是本。如果不穩經濟、只穩股市,股價往往曇花一現,救市無法持久,寶貴的財政救市資金消耗了,還是起不到效果。

回到本文主題,冀望下一步出台財政刺激政策時定位精準,長效有力。如果只着眼於短期拉動,當下看似有效,卻會進一步加重債務負擔,縮小下一步政策騰挪的空間。期待有關部門謀定而後動,力爭精準有力、一矢中的。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冀望財政刺激政策更加精準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