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適逢救助兒童會香港總部成立15周年,今年首次設立救助兒童獎,並於日前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不分年齡、背景,只要是有為守護兒童福祉做出貢獻,符合標準就會獲得嘉許。今年的獨立得獎者有7位,其中年紀最小的只有11歲。三位獲獎者近日接受點新聞專訪,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
救助兒童會總幹事司徒恩表示,救助兒童會在世界各地已有逾100年歷史,關注兒童保護、教育和健康。近年救助兒童會積極擴展在香港的工作,關注本港兒童需要,重點是保護兒童免受傷害和關注兒童精神健康。她指,本港兒童和青少年近年學習壓力、經濟壓力頗大,各種指數顯示兒童憂慮、抑鬱甚至自殺自殘有升高趨勢,希望從小栽培兒童的社交和情感技能。此外,香港虐待兒童率近三年升高50%,需要引起社會關注。
為慶祝救助兒童會在香港成立15周年,今年首次創辦救助兒童獎,希望表彰香港各界人士、機構、企業和慈善基金會熱心為香港和世界各地兒童帶來正面改變。司徒恩介紹道,今次獎項共有13個,得獎者來自不同背景、行業、年齡和種族,希望透過他們的故事,啟發更多香港人關注兒童需要,為社會出一分力。
中學生義教平台 幫基層兒童實現運動夢
Game on是一個運動義教平台,由一批有運動天賦的中學生組織訓練,幫助基層兒童透過體育訓練和專業指導實現他們的運動夢想。Game On義教運動平台創辦人吳日燊Owen年僅15歲,今次獲得救助兒童獎的青年獎。
熱愛運動的吳日燊曾在打籃球時留意到很多基層兒童缺乏運動機會和平台,又想到有學生需要做義工,於是他2022年創辦Game on,希望通過開拓新領域,一方面吸引同學在做義工時能有熱忱及真正享受回饋社會的過程,另一方面平台也致力於通過定期舉辦各類運動班,為基層小朋友提供運動機會,發掘他們對運動的熱愛。
吳日燊指,很多小朋友因家長忙於工作缺乏時間和資源顧及兒童在運動方面的需要,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曾遇到一名學生練習籃球非常認真,但缺乏物質條件,於是他當場送出一個籃球,而時隔兩年,他透過媒體發現這名小朋友在運動營之後參加不同籃球隊取得很多獎項,對他來說是一大鼓舞。
最初成立平台時,吳日燊坦言在尋找義工、受助者、機構和場地都曾遇到困難,他就積極到社交平台和家長群組發布宣傳信息和海報,亦曾親自派發傳單。此外,由於自身年紀小,初時難以取得家長和機構的信任,但他沒有放棄,持之以恒,現在Game on有大約200名義工,受助兒童多達1500名。
關注ADHD創立自助組織協會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小朋友的照顧者遇到很多困難,小朋友專注力、情緒管理和控制力比較弱,照顧者疲於奔命,在學校面臨其他同學和家長的投訴,甚至連家人都未必能夠了解和接納小朋友患有ADHD的事實,繼而影響家庭關係。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是一個於2006年創辦的家長自助組織。協會平時的工作有四方面:一是為家長提供熱線、講座以及工作坊為其提供管教技巧;二是為小朋友提供支援,通過訓練課程幫助他們改善專注力和社交及情緒管理能力;三是公眾教育,通過舉辦研討會、分享會和展覽等形式,讓公眾人士了解ADHD;四是與政府部門溝通,通過講解ADHD家庭所面對的困難和需要,幫助政府完善政策和調撥資源。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共同創辦人伍敏姿指,十幾年前本港對於ADHD的資訊不發達及缺少相關組織,於是創立協會,希望互相扶持、互相分享經驗和資源,通過社會教育等渠道讓更多社會人士認識和關注ADHD,一方面讓家長明白小朋友出現問題要及早治療,另一方面消除社會對ADHD的誤解。對於今次獲得個人獎,伍敏姿表示倍感開心和榮幸,認為這是對她過去十幾年付出的努力的一種認同和肯定,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人加入救助兒童的行列。
克服讀寫障礙助小朋友重拾自信
陳卓琪Twiggy曾經有讀寫障礙,坦言幼時的學習過程令她非常痛苦,甚至恐懼上學,每次做功課會感到憤怒。惟那時香港在讀寫障礙方面的認知未如現時這般發達,她一直被誤認為有行為問題。回想當時,陳卓琪的媽媽也因為女兒的種種反應而倍感辛苦和痛苦,眼見女兒在家中努力讀書,不斷嘗試了很多方法卻沒有進步和改善,感到無奈和無助。
直至陳卓琪16歲在英國讀書時才知道自己患有讀寫障礙症,而她很幸運遇到了人生中的兩位恩師,一位幫她找到了自身長處,從而令她認識到了價值;另一位恩師幫助她在學習成績上取得巨大進步及學會如何溫書,後來獲得獎學金考入香港大學。
經歷過痛苦又涅槃重生,陳卓琪希望用自身經歷和經驗,幫助其他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渡過難關。她在2013年創立博雅思教育中心,運用過往她成功學習的方法,教會小朋友找到強項,幫他們重建自信去追逐夢想和貢獻社會。在教小朋友的時候,陳卓琪也在他們的身上見到自己的影子,對於每名小朋友所取得的進步,陳卓琪和團隊亦感到深深的滿足感。
今次獲得個人獎,陳卓琪認為是對她用十幾年時間創辦教育中心的一種認可,亦希望藉此獎項,鼓勵讀寫障礙小朋友明白自己也能逐夢,同時希望吸引更多人投入兒童服務工作,為家長和小朋友帶來更多的希望。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視頻攝製:周楎、花天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