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施政報告前瞻(三)|冀完善人才政策釋放科研潛力 更好發展新質生產力

【點新聞報道】中央政府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促進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在即將到來的施政報告中,如何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點新聞網訪問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盧金榮、立法會議員尚海龍及黃錦輝等人,深入探討香港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的優勢、問題及未來政策方向。

行政長官李家超即將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李家超fb)

何謂新質生產力?立法會議員尚海龍以最簡明扼要的說法表示,就是「人才,科技和創新」。他指出,假如運用現有新科技是由1到1,在原有科技上再創新提升是1至N,新質生產力就代表從0至1的創新,以至由1到N的再創新。這意味着,香港不僅要聚焦於顛覆性的科技創新,還需在已有技術上持續改進,從而推動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尚海龍認為,新質生產力代表從0至1的創新,以至由1到N的再創新。(點新聞圖片)

盧金榮則認為,新質生產力是技術創新的同時,亦涵蓋「創新」、「優質」、「先進生產要素」及「綠色化與可持續發展」等多層面的內容。這是一個超越傳統生產力概念的綜合發展策略,強調創新驅動、高品質、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多重目標。

本港擁有多個關鍵優勢 具潛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盧金榮進一步提及,本港在推動新質生產力方面具備數項關鍵優勢,包括擁有五所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學,在醫學、人工智能、電機工程、化學等領域具備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實力,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黃錦輝補充指,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產學研1+」計劃,極大地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轉化,這正是釋放香港科研潛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

盧金榮強調,本港在綠色科技、環保技術、綠色金融等領域已經走在前列,是亞洲綠色金融樞紐。(點新聞圖片)

除了創新科技,香港在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領域也具備領先優勢。盧金榮強調,本港在綠色科技、環保技術、綠色金融等領域已經走在前列,是亞洲綠色金融樞紐。香港科學園內的綠色科技企業已超過100家,數碼港亦擁有60間專注於綠色技術應用的公司,這些企業為香港的低碳經濟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盧金榮認為,本港應進一步發揮其作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優勢,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投入綠色經濟和低碳技術的發展,從而為推動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多資金支持。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品牌建設、標準制定、檢測認證等方面同樣具備優勢。盧金榮提到,「香港品牌」和「香港檢測」在國際市場上有良好的聲譽,為產品增添信譽,也推動香港企業打開國際市場提供了有效的助力。此外,香港在國際資本流動方面的便利性,使得大量資金能夠流向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人才措施有明顯短板 須完善高才通支援

儘管香港具備多項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優勢,但在實際推動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人才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然而,香港在這方面存在明顯短板。盧金榮提到,儘管政府推出了多項「搶人才」措施,但技術型和實用型人才的不足,仍然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造成阻礙。黃錦輝亦指出,香港目前的創科教育體系較為零散,僅在中小學引入創科單元顯然不足以應對新質生產力的需求。政府應該檢視創科教育,並增加本科和教育文憑學位來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

尚海龍認為,香港目前有「Low tech 撈嘢,High tech 揩嘢」的傳統觀念,大大影響投資意欲。他解釋,創新研發是從無到有的投資,機會成本極大,回報時間較長,要具備判斷眼光,只是想賺快錢的就𣎴會考慮。他續指本港的確需要成為高端人才聚集中心,需要政府和整體社會作巨大的努力,完善高才通計畫,「人才」才能到位。。

黃錦輝表示,政府應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擴大「BUD專項基金」的範圍,放寬「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的資助範圍,讓更多企業能夠受惠於相關政策。(點新聞圖片)

此外,科技轉化與產業化能力不足。盧金榮指出,香港長期以來的「去工業化」現象,使到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能力較為薄弱。雖然香港在基礎研究方面具備全球領先的實力,但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過程中,缺乏「中試轉化」的設施和能力,很多優秀的科研成果未能有效落地。

中小企業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但盧金榮指出,這些企業在創新和技術升級方面,往往面臨資金短缺和技術支持不足的問題。黃錦輝也認同,政府應該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擴大「BUD專項基金」的範圍,放寬「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的資助範圍,讓更多企業能夠受惠於相關政策。

此外,盧金榮還建議,政府應進一步推動ESG(環境、社會及治理)標準的建設,並促進企業在這方面的能力提升。相信有助於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能為香港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提供重要支撐。

香港科學園內的綠色科技企業已超過100家,數碼港亦擁有60間專注於綠色技術應用的公司。(點新聞圖片)

在推動新質生產力上,三位受訪者均一致認為,香港應在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引進、創科教育、國際合作等方面加大力度,並期待政府在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中,能夠提出具體的政策措施來應對當前的挑戰。

制訂「人工智能+」策略 資助中小企轉型

尚海龍強調,香港需要更加精準地引進國際高端人才,並且為這些人才提供適合的發展環境和長期居住的誘因,例如住房和生活支援。他強調,人才的引進不僅要滿足「人數」需求,更要確保人才的質量,香港的創新之路才能事半功倍。他熱切期待新一份的施政報告,能在這方面有所體現,真正提供「說好香港故事」的條件。

盧金榮期望,政府能夠進一步加快「中試基地」的建設,並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從而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他還建議政府應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企業在「新型工業化」和「數碼轉型」方面的創新發展。

人才辦早前為抵港人才舉辦粵語體驗課,協助他們盡快適應及融入香港生活。(點新聞圖片)

黃錦輝特別提到,香港應制訂《香港「人工智能+」策略》,因為人工智能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技術。政府應該因地制宜,發揮香港的優勢,部署人工智能在經濟和民生各個領域的應用,從而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盧金榮指出,香港應進一步深化與內地的合作,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框架內,推動「合金生產力」的發展。他建議政府應與內地企業建立更多的戰略聯盟,協助內地品牌「走出去」,同時吸引更多國際企業進駐香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供應鏈中心的地位。

總括而言。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於香港來說是一個挑戰亦是一個機遇。在中央政府的指導下,香港擁有許多獨特的優勢來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然而,面對人才短缺、技術轉化能力不足等挑戰,香港必須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並進一步深化與內地的合作。隨著施政報告的即將出台,期待政府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為香港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施政報告前瞻(三)|冀完善人才政策釋放科研潛力 更好發展新質生產力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