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 |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來論|CEPA新協議為香港服業務開啟廣闊內地市場

文/葉劉淑儀

10月9日香港股市大升,勢如過山車,金融市場頓時掀起一場狂熱。當日,同樣令人矚目的是,特區政府帶來重大利好消息,在行政長官李家超和中央官員的見證下,香港與內地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服務貿易協議》的第二份修訂協議。

眾所周知,服務業是香港經濟的龍頭,商務部首肯修訂香港與內地的服務貿易協議,確保內地多個重要服務行業進一步對港開放,惠利香港實體經濟,必然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收益。

早在2003年6月,為了提振「沙士」重創後的香港經濟,國家允許18個服務行業率先對港開放,是為CEPA協定,此舉隨即成為搞活本港經濟的重要環節。

2015年11月,在CEPA的框架下,兩地又簽署了一份獨立的有關服務貿易的子協議,並於2016年6月實施,內地對香港的開放幅度隨之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香港業界對深化開放內地市場的呼聲與日俱增,終於在2019年6月,雙方就新增開放措施簽署了第一份修訂協議。及至2023年6月CEPA協議簽訂20周年之際,在內地160個服務行業中,已有96%(即153個行業)已經全面或局部對香港開放。

雖然內地開放市場進展良好,但是港商仍舊感到許多行業仍然存在准入限制,例如,建築和相關工程等行業明確規定港商必須具備三年營運經驗才能在內地提供服務。

電影、電視行業亦然。以往,香港在這兩個領域曾處於領先地位,並獲得相當的國際認可,但業界進入內地市場時卻受到投資額的限制,即便項目獲准港人參與製作,香港演員和創作團隊人數方面也有嚴格的限制。

最新簽署的修訂則對這類具備優勢的產業進入內地取消了限制,並於2025年3月1日生效,屆時,對於建造業及相關工程服務、影視業、旅遊業、金融服務業和電訊服務,內地都將取消行之已久的三年本地營運要求。

這樣,香港電影業將獲准可向內地電影製作企業投資,合資格的電影公司可在內地發行進口買斷的港產片。電視方面,對於時下非常流行、發展迅猛的網絡電視劇,港人參與主要製作的人數限制也會不復存在。

另外,旅遊業和金融業的市場准入情況也將顯著改善。為推廣粵港澳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當局將推出措施,方便外國旅行團經由香港進入廣東全省;參加國際郵輪旅行的內地旅客亦可在香港免簽過境。此舉可讓更多內地郵輪公司在國際航線中加入香港作為中途停靠站。

香港的金融業一直積極爭取政策打入內地市場。一直以來,香港金融機構入股內地保險公司時,投資額須不少於20億美元。新安排取消了這一規定。而且,在香港經營的外資銀行還獲准在內地經營銀行卡業務。此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也在不斷擴大,新增了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等新產品,由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必將進一步得以鞏固、加強。

在新安排下,香港的電訊服務供應商也能在內地市場分一杯羹,電訊公司可以在內地分銷全球通電話卡(只要該卡無需在內地啟動)。

除了擴大市場准入外,新修訂還帶來了制度上的創新和突破,允許在內地的港資企業沿用香港法律,並在必要時選擇以香港或澳門作為仲裁地。這些措施前所未見,它鼓勵內地商界在商業領域採用普通法,從而提升香港作為區域仲裁中心的地位。

商界對這些措施聞風而動、舉手歡迎。許多外國商會立即採取行動,將詳細資訊上載到其官網上。

2022年,香港與內地的服務貿易達3062億港元(394.1億美元),佔香港服務貿易的28%。是次修訂不僅惠利兩地企業,也是內地服務業汲取香港經驗、邁向現代化的又一次提升。

為了提振香港疲弱經濟,許多人提議優先落實一些能夠即時見效的方案,例如增加內地旅客可在港購買的免稅商品的金額,或允許透過「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來港的人士購置物業等。

此前,這類立竿見影的舉措也曾實施過。最成功的先例莫過於擴大自由行計劃,為香港招徠大量內地旅客,助力香港經濟快速轉型。不過,內地遊客湧入香港也令本地市場失衡,讓服務業失去動力求新求變,甚至無心發展多元化。如今,商界已幡然醒悟,若非奮力向前,必然不進則退。

本次的新修訂提供了新框架,讓香港服務業更容易打入內地。然而,成功非必然,港人必須努力不懈、不甘落後、不斷創新,才能在內地龐大的服務業市場中積極進取、乘勢而上。

(作者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召集人。本文的英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香港版評論版面。)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來論|CEPA新協議為香港服業務開啟廣闊內地市場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