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點新聞 點解香港事
下載APP
標籤

(有片)精神健康研討會:高永文談大灣區合作 林美玲強調腦力多元

【點新聞報道】今日(18日),一場以「精神、心理和情緒健康的實證實踐」為主題的研討會在香港舉行。全國政協常委、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榮譽會長高永文在接受點新聞專訪時表示,香港和內地在處理精神健康問題上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他認為,大灣區的家長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和精神健康,但內地的醫院對於精神健康還是偏向保守的住院治療,而香港則更偏向社區治療,治療方法更新穎。他強調,香港有心理學家和專業治療師,以及專科護士,可以協助內地開展培訓,多與大灣區合作。

高永文表示,香港可以協助內地開展培訓,多與大灣區合作。(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林正財指出,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學生家庭、非政府組織和社區也有很多支援。他呼籲社會消除對患者的污名化,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支持。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認為,疫情開始後,香港人更加關注精神健康,很多問題開始浮現。他希望香港的精神健康治療和基層醫療發展一脈相承,並增強學校協助青少年應對精神健康的能力,「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

香港情緒健康學會創會會長、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發表《腦力多元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機遇與挑戰》的演講。林美玲表示,自殺的學童中,超過24%的青少年受到情緒困擾,專注力不足、對立性反抗症是主因。她強調「腦力多元」的概念,指「有差異是正常的,人類大腦有不同的運作方式,多樣性應被認可和接納」。

林美玲強調「腦力多元」的概念。(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林美玲並指出,精神干預治療包括普遍預防干預、選擇性預防干預和指示性預防干預。作為香港情緒健康學會創會會長,她表示學會提供精神健康急救課程和一些國際認可的專業培訓課程。

林美玲在接受點新聞採訪時表示,自殺的學童中,三分之一患有焦慮症或抑鬱症,但只有三成接觸過精神科醫生,所以要加強對學校老師、社工、輔導員的培訓,令他們能夠及早識別和篩選出有情緒安撫需要的學生。

對於政府建立的校社醫合作三層應急機制,她認為可能存在醫療人手不足和學生不願意接受心理治療的問題,這時需要社區幫手。同時,給予學生本人的心理培訓也十分重要,「讓學生做好自己的守門人。」

以「精神、心理和情緒健康的實證實踐」為主題的研討會在香港舉行。(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相關閱讀:

施政報告|加大提供醫教社協作服務 促進市民精神健康

區議員與關愛隊康復會結合 為社區提供情緒支援服務

2024世界精神衞生日 衞生署籲關注職場精神健康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有片)精神健康研討會:高永文談大灣區合作 林美玲強調腦力多元

收藏收藏
取消收藏取消收藏
稿件由上傳 · 文責自負 · 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