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如何落實?如何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現「香港無處不旅遊」需要業界和市民做什麼?如何解決劏房和青年問題?餐飲零售業界應該如何應對港人北上消費?行政長官李家超本月16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展現特區政府的施政藍圖,其中住房、消費、人才等政策引起各界熱議。
10月18日,李家超來到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接受大公報、文匯報與點新聞的專訪,圍繞施政藍圖的熱點內容深入剖析,並針對香港市民關心關切的問題,一一親自解畫!
【談改革:改革要明白「立什麼?破什麼?」】
新一份施政報告的主題是「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其中改革就是今年政府工作計劃的基調。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他三年的施政報告都是因應當年的特點而做,而今年特別的是,開篇就單刀直入,直接點出「改革求變、由治及興」的方向。他認為,2023年是香港走出疫情、拚經濟和發展的時期,今年是安全獲得保障的時期,是全面進入由治及興、全力拚經濟的時期,所以將主題定為「齊改革同發展 惠民生建未來」,簡單明了的主題更加增強市民的信心。
李家超指出,改革的目的是惠民生建未來;改革最主要是做兩件事,一是提升治理,二是提升結果。「這個改革不只是政府的改革,而是所有市民共同參與的改革。」他說,當下香港正經歷經濟轉型,正走上由治及興之路,政府要做的就是指明方向、找出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凝聚社會共識和力量,讓全港750萬人產生協同效應,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今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李家超指出,為落實三中全會的改革精神,特別提及香港要鞏固和發展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三個中心」)地位,從而因地制宜,找到新增長點,發展新質生產力。李家超續指,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是為了結果的提升,並非為改而改,只講顛覆或只求推倒重來,是忘記了改革的目的;改革必須要明白「立什麼」「破什麼」,要因地制宜、張弛有道及拿捏得當。
【談住屋:未來六成劏房戶住公屋 合規劏房足以滿足需求】
住屋一直是市民很關心的問題,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房屋相關政策着墨頗多,推出多項措施助市民上樓,改善居住問題。而其中新提出的「簡樸房」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對於推進「簡樸房」的實施和建立安全網,李家超表示,規管劏房料影響三成單位,訂立最低標準取締劣質劏房後,其餘劏房將符合要求。目前估計香港有11萬劏房戶,未來會有六成劏房戶合資格申請公屋。「到時候,住戶只餘四成,劏房剩下七成,足以滿足需求。」
李家超重申不能急進,須務實和按部就班處理,同時也需要給房屋局一些彈性的執法空間,個別情況個別處理,讓劏房住戶可以有一個比較確實的安全網,令到他們不會流離失所。他提到,希望在換屆前可以正式宣布這項措施實施。
【談青年:青年是我們香港的未來 一定要給他們機會】
李家超指出,資源是有限的,政府最大的責任就是確定優次、分配資源,而在過去的數字看到,青年在公屋申請的人中佔比超過六成,但成功比例是三成左右。
「我肯定覺得我們香港的青年都是優秀,所以一定要給他們機會。」李家超提到,青年是我們香港的未來,香港要長遠發展來講,青年要有一個自己的房屋,沒有後顧之憂。所以他希望盡量幫助青年可以真真正正有自己的房屋,在現有的制度下,給他們一部分政策上的優先。
【談港人北上消費:新常態下的轉型更多是靠業界主導】
港人北上消費,尤其在疫情之後越來越旺盛,談及在這樣一個新常態下,政府如何協助旅遊及零售行業過渡,李家超表示,現在是一個轉型期,消費和旅遊模式都改變了,所以必須要改革。他用自己以前做暑假工「揼樽仔」舉例,原本香港有很多這樣的工廠,很多學生都做過這個工作,但因為後來許多工廠關閉或遷移,香港便從這種工業轉為服務業,也取得了成功。他說,這種轉型更多的是靠業界主導。
李家超說,「我有一個好劇本,但也要靠演員演的好。」政府提出發展的大綱後,便要集結力量,從業員、投資者以及有創意的人,將他們有價值的東西釋放出來。他提及,香港有一個很好的18區治理體系,每個區都知道自己有什麼最好,依據每區不同的優點,打造地標性熱點;雖然是整個網絡一起推進,卻又各有特色、多元發展。而當下政府做的就是幫助中小企去過渡,推出政策,解決他們在轉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談啟德體育園:將主場體育轉化為「主場經濟」】
可容納5萬人的啟德體育園施工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這個將於明年首季啟用的體育園是香港歷來最大型的體育基建。李家超提到,政府一直投入資源,大力發展體育事業,為破解場地稀缺的問題,很快啟德體育園就要竣工投入使用,「香港大球場改建計劃」也要重新檢視。他強調,「兩個場地的關係不是排他性而是共鳴性,應該相得益彰。所以他們的分工應該重新檢視,以確保啟德體育園和香港大球場發揮協同效應。」
談及如何兼備體育業界辦賽及訓練的普遍需要,李家超提到了「主場經濟」。他表示,充分利用啟德體育園和其他現有場地主辦多項大型國際賽事,讓港隊在主場作賽,建立觀眾群,讓大家一想起這個比賽就能想到香港,將主場體育發展為一個產業,轉化為經濟效益。他舉例指,「像我們(香港)劍擊好,可以在香港多舉辦此類賽事,既可以表現我們劍擊方面的優秀成績,亦可將它作為一個主場的體育活動,或者主場經濟。」
【談人才和地區發展:推動人才的聯合,也推動地區的聯合】
在今次施政報告中,人才方面花了很多章節論述。李家超認為,現在來香港的人才,一定覺得香港有機會才會來。數據顯示,來港的高才月入中位數約為5萬元,當中更有達10萬元甚至更高的。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才是因為不熟悉香港,從而與企業對接不到。他提及在施政報告諮詢的時候,聽到許多僱主和聯會希望找到這些人才,所以政府就在其中起到橋樑的作用,將人才和僱主聯繫起來,讓資訊和機會都流通起來。
當然,除了人才的聯合,還有地區的聯合。談及推動北部都會區及河套港深創科園的發展,李家超表示,政府非常重視這個片區的發展,河套將會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示範區,亦會是創新的試驗地,開展許多創新性實驗。他舉例指,香港其中一個優勢就是醫療,特別是在先進的生命科技、臨床試驗方面保持着較高的水準,若與大灣區的臨床試驗平台合作,利用好大灣區8600多萬人口的優勢,可以試驗的人數體量大很多,「乘數效應」將是成倍計的。
李家超最後分享,推動行政長官的工作,其實是看到市民有沒有歡笑,看到市民怎樣生活,「在落區的時候有一些市民走過來說鼓勵的話,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幫助。」他強調,中央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全香港都有共識齊改革,一定可以開創美好的未來!
(點新聞記者鄭洢林、權世平報道;文:鄭洢林;視頻攝製:點新聞視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