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江南
近年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包括智力不及普通孩子、視聽障礙、肢體傷殘等等的學童面臨着資源越來越不足的困境。言語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心理學社工、專業醫生等由於從業人員不足,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許多國家提出了對SEN學童的融合教育理念,港府推行融合教育已經有20多年歷史,實行平等機會、因材施教,為普通學校提供額外的人力資源進行協助,但有不少SEN學童在普通學校面臨排擠及同學的嘲笑。普通學校在面臨這樣棘手的問題時,如果老師及社工資源也相對有限,便很難撥出更多的資源進行相應支持。
香港SEN學童佔所有學童的比例為1成
教育局公布2023/24年的數據,全港約有65萬名中小學生,其中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在普通學校就讀的有64220名,佔所有普通學生的10%。在這64220名孩子當中,有31030名小學生,佔比48.3%;中學生為33190名,佔比51.7%。
公開數據顯示2023/2024學年,全港有62所特殊教育學校,收生最少的學校有60多人,收生最多的超過220人,部分學校擔當起了替父母照顧孩子的重任,提供全日制、全方位的特殊教育孩子住宿及照顧服務。按照全港64220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以及62所特殊教育學校的收生規模,只有不到1萬名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可以選擇入讀特殊教育學校,其他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尤其聽讀障礙最為嚴重)只能入讀普通學校,這給家庭、學校、老師以及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困難。
滬港澳三地首屆SEN兒童共融活動提供了新的樣板
特殊教育是深化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全社會應該讓每一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發展個人潛能,實現深度共融。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看望兒童福利院的老師和孩子們時說過:「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對兒童特別是孤兒和殘疾兒童,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滬港澳三地首屆SEN兒童共融活動便提供了新的樣板和嘗試。

10月14日至16日,首屆由香港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聯會、澳門明愛、上海閔行海外聯誼會主辦,以關注特殊教育學生及家庭為主題的「SEN學童共融跑」活動順利舉辦。香港殘奧委的金牌得主蘇華偉和殘奧運動員們到場支持活動,100多名SEN學生以及100多名陪跑員現場共同完成了1.6公里的共融跑。三地特殊教育學生生共同創作的一幅以「中國夢」為主題的合拼畫,並贈送給主禮嘉賓。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共融跑」活動也是國民教育體驗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致辭時說:「特區政府重視特殊教育,致力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培養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以及民族自豪感,今天三地舉辦『共融跑』活動,不僅是一場體育活動,更是一次國民教育的體驗。參與的學生不但能親身體會共融的氛圍,亦增加對上海及澳門的認識和情感。」


滬港澳三地,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融合,構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部分,今天的共融跑,象徵滬港澳三地對未來的展望。最重要的是讓大家以身為中國人感到自豪,孩子們長大後可以為國家和香港做出貢獻, 這就是送給國家的最好生日禮物。
《香港自然故事》是共融教育的良好載體
「童眸共賞文化美」活動中,三地100多個特殊教育孩子一起參觀了香港故宮、香港文化博物館等地。活動還專門給100多個孩子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自然課,向66所特殊教育學校捐贈《香港自然故事——家門口的自然課》新媒體課件。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副局長王維剛說,這份新媒體課件製作水平和製作內容已經趕超BBC製作水平,他們會帶回去讓上海的學生也使用這套新媒體課件。
由此可見,無論是維多利亞港、濠江兩岸、還是黃浦江畔,在特殊教育領域,都取得了非常多的成就和經驗。不過,滬港澳三地特殊教育的發展以及政府支援的力度不同,需要三地特殊教育的學校、老師以及學生互相借鑒、交流及研究,取長補短,互相觀摩和學習。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是所有從事這項工作的老師、家庭以及默默支持這個群體的愛心人士的共同心願。
滬港澳三地SEN學童都面臨者各種各樣的資源困境,三地的共融活動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和樣本。呼籲全社會的重視和更多的關心和關愛的人士加入關心關愛他們的隊伍,實現我們全社會的共融。
相關閱讀:


